吃了晚饭,陶家的人照常坐在一起,闲聊话长。
话题的重点都是围绕在陶连山跟陶连海要去当工人的事情上。
眼见着时机差不多的时候,云裳提出了关于陶连文陶杏儿的安排。
关于这两人,其实她一早就想好了。
当云裳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陶家的人全部都给震住了。
“什、什么?读书?”陶连文以为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他盯着云裳,再确认问了一遍,“小顾,你刚说让我跟杏儿一起读书?”
云裳点点头。
这个年代里,其实最大的出息,还是读书。
“读书能有什么出息?”云裳刚想完读书才有出息,陶连文这边就给反驳了,“又不能分配工作,出来也是种地,我还不如现在就开始种地,还能多点收成呢。”
其实读书有出息,大家都是知道的,只是这个时间段,处于敏感时期这时候是没有高考的,先不说层层升学是个既麻烦又费钱的事,就算是能读到高中,没有强大的人际关系,除非是你的学习成绩真的是太逆天了,否则的话,根本得不到推荐。
而这时候,没有推荐,是上不了大学的。
你看,努力一阵,也上不了大学,而上不了大学,就没有办法得到分配的工作;分配不了工作,就不能成为城里的人,这样的结果,对农民来说,就几乎是等同于没有出息。
多认识几个字,对料理好庄稼,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更何况,读书还能耽误时间。
在大多数的农村,每家每户的人多,也意味着活路多,一般家里上了三岁的孩子,就得开始帮着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等到了六七岁的时候,小孩子能为家里做的事情就多了不少,这时候去上学,哪怕只是半天,对好多人家来说,那都是耽误功夫的事。
更别说小学一学就是五年。
等小学结束,孩子们也就到了十一二岁的年纪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就已经抵得上一个劳动力了。
往往在这个时候,许多的农村家庭都不会再让孩子继续去读初中,更别说高中了。
其实,若不是每个村子都有上面规定下来的扫盲任务,便是小学,大部分的家庭都不乐意让孩子上的。
所以,陶连文那话说出来之后,陶家没有任何一个人觉得他的话有什么毛病。
“若是,”云裳不紧不慢地问道,“高考恢复呢?”
“什么?”陶连海第一个反应过来,这话里的分量,他惊得都直接站了起来,追问云裳,“你哪里来的消息?可靠吗?多久恢复?”
“我推断的,”云裳总不能直接告诉陶连海,她知道未来的发展,“我看现在的局势,高考恢复是必然。”
“我几年前还听小霞说过一次呢。”陶连文说道,他嘴里的小霞,陶家的人都知道,是他现在的女朋友,全名刘小霞,也是下乡来的知青,“可好几年过来了,也没见到任何的动静。”
“就算有动静,你那个不能见人的成绩,能参加高考吗?”蒋荷花没好气地挤兑陶连文。
家里的两个儿子,那都是念完了初中的,可偏偏陶连文,小学还没念完呢,就吵着闹着不去了,最后还是她狠心,给打回学校去,让他念完了小学才作罢的。
陶连文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也对,就算现在马上恢复高考,我也不会初中高中的知识。”
陶杏儿却在这个时候,谨慎地跟云裳确认问道“云朝哥哥,你、你确定会恢复吗?”
“我有比较大的把握,应该在一年内,就会恢复,最多不会超过两年。”实际就是一年后,高考就会恢复了。
陶杏儿想了想,忽然语出惊人,“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参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