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腾飞 第四十七章 重创齐家(二)(2 / 3)

大明小人物 临海雪原 3587 字 2020-06-03

度在开国皇帝朱元璋严格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下来,也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地方上主管册务的官吏就开始贪污舞弊,豪强地主也隐瞒户口及土地。

据史料记载,洪武二十四年,黄册上登记的全国土地总面积为88046顷,而到了弘治十五年,黄册上的土地总面积只剩下了42910顷,土地面积居然能缩水一半多。

人口的隐漏程度和土地一样严重,洪武二十六年,全国人口已经达到6054万之多,而到了弘治四年,黄册上登记的人口反而减少至5328万人。

经过了百年的和平岁月,休养生息,而且还增加了一些边远地区的黄册,总人口数不增反减,可想而知黄册上人口的脱漏之多。

梁文盛上任之初,离大造之年还有一年多时间,就嘱咐属下开始准备,可见他对黄册编制之重视。其实他如何能不重视,这是他执政的基础,他要在这里至少执政三年,才可能得到升迁机会。

季九德离开后,梁文盛对庄文宣说道“文宣,咱们到内堂说话。”所谓内堂,就是三堂,因为这是知州大人和家眷生活的地方,所以又叫内堂。

庄文宣从排衙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处在兴奋当中。他在吏目位子上,已经呆了十年之久,一直没有升迁。而梁大人上任第二天就直接让他兼理同知,如果吏部批准,那就正式升任同知。这一下子就连升五级,完全是超常规。

其实,梁文盛之所以敢这样雷厉风行,大刀宽斧,完全是因为他有一个大靠山,吏部尚书王恕。朝庭有人好做官,也好升官。地方官只要有靠山,京里有人赏识,替他说话,只要在地方做出政绩,那升迁就如同坐了火箭一般。此时王恕早已致仕,吏部由王恕的好友屠滽主政,自然对他也会照顾有加。梁文盛不傻,趁他的大靠山主持吏部,他岂能不拼命的表现,得到进一步的升迁?

两人来到内堂,杂役上茶离去后,梁文盛问“关于齐家一案,文宣可能建言?”

庄文宣想了一会说道“大人,下官以为,齐家还有一人犯要拘传候审,那就是教唆打砸周记粮店的齐玉旺。”

“嗯,齐玉旺虽说不并无大罪,但在城中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可以给他一个惩治。”梁文盛说道“现在先派人去传证人,再拘齐玉旺不迟。”

安排完衙役拘传相关人证之后,梁文盛又着问庄文宣“那齐玉家及其父如何审理判决?”

“据我所知,齐家并无大的背景,只有一个齐玉家在衙门当差,之所发迹,因为这几年杨大人不理政务,财政大权旁落户房司吏之手,而齐家又大胆心黑所致。”

“好,本官明白了。既然如此,根据审理结果,依我《大明律》判决即可。”

“大人,也要考虑一下杨大人那边。杨大人是官宦世家,根基深厚,如果大人上任之初,就掀起大案,杨大人肯定不满,对于大人来说并无益处。所以此案还是低调处理好些,要是给齐家网开一面,留下齐玉家一命,不抄家,只罚银。这样处理既对百姓一个交待,也不得罪了杨大人,如此最好。”

正在谈话间,衙役来报“大人,证人尉贵祥与刘韦氏已经传到。”

“带他们去二堂等候。”

由于这不是正式升堂,所以不需要在大堂问案,在二堂问讯,并不是正式审讯,不像在大堂那样,有种仪式感。

其实,古代问案,并不像在电视里演得一样,大老爷升堂问案,要先传人犯,后传证人,然后打板子,这一套流程。

而是要在私底下做许多工作,尤其是证人证言,更要事前做好工作,然后再升堂。其实升堂只是一个仪式,好多事情在升堂前已经确定好了。

梁文盛与庄文宣匆匆结束谈话,带了书吏,便又来到了二堂。

在二堂等候的两位证人,看到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