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去瞧瞧。”
江安义和刘志诚把脑袋凑过去,见上面写着“适春光明媚、新茶吐翠之季,国子监意效仿先贤,三月九日于凤山雅聚。春光之下,坐而论道,汲泉煮茶,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不亦快哉。”
好大的口气,这封请柬无异于一封战书,三人都被挑起争强之心,不用选了,明天就到凤山看看。
凤山不在帝都之内,出西城延兴门三里,有处山丘,只有百余丈,因形如凤头而得名。因周围少山,此峰显得孤高突兀,气势不凡,文人逸士爱到此处吟诗做对。
自郑昭帝以来,玄言清谈之风大盛,士人悠游玩乐,凤山不断地营造修建,山下植柳,山间种桃李,山顶置松柏,修建回廊亭台楼阁于其中,间以幽兰、修竹、腊梅等花树,凤山成为帝都人登高望远,饮酒赏花的好去处。
第二天一早,江安义约了余庆欢,同范师本和张志诚四人坐着余府的马车赶往凤山。出了城,就见大道之上儒衫飘飘,或乘马或坐车,也有约朋步行的,一片蓝衫浩浩荡荡,看来这次凤山雅聚的场面不小。
远见凤山在朝阳下披着金光,高昂凤首,向天鸣叫。山下已经聚焦了三四百人,散落在亭台之中,观赏着景色。江安义等人下了车,沿着长廊一路观看风景,突听旁边的竹亭中有人呼唤“安义。”
江安义一看,是好友林义真,他乡遇故知,人生快事。江安义赶紧上前行礼,笑道“林兄也来参加会试了。”说着给他介绍范师本等人。
林义真得知范师本是范炎中之子,大为亲近,当介绍到张志诚时林义真显得很惊讶,道“黔州刘志诚,久闻大名,不料今日有缘识君。”
这话让江安义反倒感到惊诧了,张志诚很有名吗?见江安义一脸懵懂,林义真笑着点指道“安义,有大才在侧而不知。这位刘兄,曾游学泽昌书院,与当时的四秀辩析‘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半月无人能难,邓山长感叹此子经义通达、辩才无双,有意收其为徒,刘兄辞以家有幼妹无人照看,我泽昌书院憾失英才。”
余庆欢被人突视,有些不快,催促道“时间不早,我们早些上山吧,不要耽误了。”
江安义明白过来,连忙介绍余庆欢给林义真认识,寒喧几句后,林义真道“国子监这次有不少人参加会试,发起这次集会,是国子监有意试试天下举子的分量,北章义南泽昌,作为泽昌书院的一分子,我们可不能弱了书院的名声。安义,你随我来,我介绍几位书院的前辈与你认识。”
竹亭内都是泽昌书院出身的举子,大家互相见礼,江安义见到了闻名已久的于明阳,这位师兄现在是中书省的通事舍人,今日特地请了假,组织泽昌书院的同窗应对国子监的挑战。
“此次国子监由博士郭英福带队,国子监监生吕直纬、白林才、姜涵勇等人都是一时才俊,今科及第的呼声很大。今日前来聚会的人不会少于千人,国子监借口说凤山顶上狭小,只能选取精英上山,为公平取见,设下三道关卡,分别由泽昌书院、章义书院和国子监守关。我书院为第二关,玉善和明德已经带人前去把关。”
“头一关是章义书院,刚才吴兄弟到看过了,把关的是章义书院八俊,谁想上山必须答出八人所出的题目。元辰、义真你们是书院的姣姣者,玉善不在,你们要带着书院的同窗同心协力登上山顶,扬我泽昌威名。可惜家强此次没来,要不然让他们看看我泽昌四秀的威名。”
方元辰慨然应诺,江安义在书院没和此人打过交道,总觉得此人傲气太盛。林义真道“于兄,江安义虽不是书院四秀,但其才学尤在林某之上,不如让他……”
“诗词乃小道”,于明阳打断林义真的话,撇了江安义一眼,道“此次聚会事关重大,不能投机取巧,不要被某些人的浮名误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