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都已经察觉出来了,汪广洋突然觉得流放也挺好的,起码不至于死人。
其余人也都反应过来了,尤其是心思还活泛些的,这时候冷汗都留下来了,赶忙跟着附和,上位的朱元璋笑着婉拒了几次,臣子们看着皇帝面上带笑,都感觉心更凉了。
按理说此事应该是汪广洋主管,毕竟是上辅君王、下安黎庶、礼绝百僚、群臣避道的当朝左相,可还没等汪广洋说话,新任的刑部尚书就上前一步说道:“臣举荐右丞相胡惟庸主管此事。”
朱标突然打了个冷颤,微微侧目看向了自己的父皇,那对幽深的眸子里仿佛翻滚着血浪,朱标心中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悲悯了一下,自己父皇无疑是这世上最聪明的人之一,否则也不会从托钵行乞的行僧坐上龙椅。
刘伯温叹了一口气,站出身说道:“太子殿下入朝观政也有段时间了,听闻近来的奏章都是殿下亲手批阅的,不愧为我大明储君,臣为圣上贺,国本永济,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
只可惜,最后的决策权依旧在皇帝手中,这些人也只能是建议罢了,朝中当然有完全忠于皇帝的孤臣,就比如最先开口的礼部官员,只要朱元璋一个眼神,立刻就会有很多人推举皇太子殿下。
胡惟庸心头徒然一惊,然后抬头瞄了眼皇帝的脸色,然后就立刻跪下说道:“御史中丞所言极是,殿下人中龙凤实乃我大明之幸,只是批阅案牍不足达到圣上所希望殿下能够日临群臣,练习国政的目的,微臣以为不如将此整合官署职权的公务交给殿下处理,也好让殿下多接触朝廷运转。”
这样的人最厌恶的就是别人把他当傻子,下面那些人感觉自己演的不错,可在朱标眼里都破绽百出,更别说在对他们知根知底的朱元璋眼中了。
汪广洋赶忙站出来推脱,心想这破事可别想塞给我,朝堂上大多都是淮西人,自然是力挺胡惟庸了,毕竟有交情在,说不准还能捞点好处。
甚至还故意让人去支持汪广洋,胡惟庸是个明白人,杨宪怎么死的他可是亲眼看见的,杨宪当年的声势如何他更是再清楚不过,怎么敢在朝堂上显露更多。
之后的朝会就没有什么了,朱元璋宣布下朝后就直接走了,官员们则是面面相觑,今日的事情太突然了,他们现在越想也不对劲,或多或少都感觉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