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前,陆仁炳带着娇杏与贾玥回趟老家祭祖。虽然这些老家的族亲,并不亲近。但是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升官发财修祖坟。
陆仁炳现在是贾家村整个村子地位最高的存在,这个只有一百来人的小家族,除了贾雨村外,就只有一个50多岁的老童生。家族除了大人物,这个家族才能改换门楣。贾雨村第一次做官时,两袖清风也无力修祖祠,祖坟之类的。
这两年陆仁炳发了财,陆续往老家输送了不少钱,将原来茅草棚一样的祖祠,推到重建,建成了气派的新祖祠。重修了祖坟,祖宅,又买了300亩祭田,修了族学,还配了百亩学田。祭田用于族中老弱以及祭祀。学田用于聘请老师的束修,和族中儿童的笔墨纸砚的所需。还免费供族中读书的儿童的早餐,午餐。
这些事情,靠着族中的那些老幼,都做不来,他们也没有那些见识。陆仁炳特意聘请了一位世事通明的老举人,回去主持这些事务,并主政族学。
老举人为人方正,多年科举不第,导致家业凋零。现在歇了科考的心思,专心培养独子。但是科举是很费钱的,还需要有人提携。
陆仁炳许诺他丰厚银钱,并承诺引荐资助老举人的儿子入白鹿书院求学科举。只需要老举人,帮助贾家树立家风。老举人欣然同意。
一个立身很正的举人,在贾家庄所起的作用是革命性的。
两年来,贾家庄已经初步有了点耕读之家的气象。陆仁炳有钱,贾家人丁又不多,所以他给贾家各户都修了新的宅院,又按一人配了20亩的好田不论男女。务必做到没有家齐户整,无饥无寒。
贾家的近期出嫁的女孩子,也都让娇杏给配了得体的嫁妆。还在世的出嫁女,也都补贴了一份。总之就是要让贾家人,都要获得比别人家体面。但是有作奸犯科的,也严惩不贷,不能让他们养成骄奢的毛病。
贾雨村家,本来就是宗家,所以才有钱培养一个读书人。贾雨村读书,又游历在外,农家又不在乎这些弯弯道道,谁也没把这个族长看得有多重。
被贾雨村这么一整治,贾家顿时严整起来。陆仁炳又编纂家谱,将祖宗追溯到汉代大儒贾逵,证明他们这支贾氏是耕读传家的没落世家。
不肖子孙不求学就是愧对祖先。
反正不管怎么着吧,这次祭祖,确立了贾雨村的宗族地位,娇杏也尝到了宗妇的滋味。
离开的时候,陆仁炳带走了几个和贾玥年纪相仿的品学兼优的少年。准备带回京城让他们与贾玥一起学习,将来好互相帮助。
路过扬州,拜访了林如海。年近五十的林如海,已经病入膏肓,强撑着病体,同陆仁炳见了面。
陆仁炳虽然跟随名医学了一些岐黄之术,但是也仅限于认识一些药物,懂一些医理,离开方看病还有遥远的距离。
他仅能看出来,林如海已经药石难医了。病到这个程度,已经不是简单的哪一种病了,器官衰竭,重病缠身,等死而已。
陆仁炳看着憔悴的林如海,抹了一把老泪。毕竟林如海对原身贾雨村可是有知遇之恩的。林如海也是个坦荡君子,没有对不起贾雨村的地方。
林如海劝说陆仁炳不要伤感,他自己已经看开了,生死皆是命啊。
林如海是兰台御史做巡盐御史,按说品级与贾雨村相当,但盐务有特别意义,所以林如海的地位还是很高的,高配了正三品。林如海是探花出身,又在过翰林院做过科,是储相人选。只可惜丁忧六年,耽误了前程,又赶上夺嫡乱象,仕途岂止坎坷。
扬州盐务十分紧要,通常的巡盐御史一年一换,防止弊政。林如海却能连坐十届,保证乱局中盐税不减反增,也无任何恶评,能力超卓可见一斑。
倘若林如海身体无恙,入阁拜相那是指日可待。
可惜了,陆仁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