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心法,功力越深就越接近出家人。
这朝廷刚同一天下,对官员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地方上有点名声的士人,纷纷通过郡县举荐,考核等各种途径去做官了。小圣贤庄的老师们更是各方官府招揽的重点。
三巨头无心教学,老师大量流失,导致小圣贤庄的招生质量大大下降。有门路和上进心的富家子弟,都去咸阳求学了。毕竟那里距离中枢更近,毕业后更容易参加朝廷的拣选做官。来小圣贤庄求学的就只剩下一些没有门路的寒门士子。
齐亡之后,小圣贤庄这里也就成了规模比较大的私学而已。虽说始皇帝来视察了。但是朝廷打击各地私学的决心不减。小圣贤庄根本得不到朝廷的拨款,权贵的子弟们又都投奔咸阳去了。也就是小圣贤庄有接近两百年的积累,有不少产业,还可以勉强维持。
陆仁炳实际上已经成了小圣贤庄的实际当家人。不过陆仁炳也不太想在小圣贤庄了。他想着,趁现在局势平稳,赶紧弄个郡县的官职,回淮阴到自己的地盘上静待天时。
可惜无论他怎么向伏念,荀子解释。几人都不同意,伏念做的更觉,直接将小圣贤庄掌门传给了陆仁炳,他一门心思去咸阳做官去了。张良更是跟着一个叫卫庄的家伙,浪迹江湖去了。
好在这个时代的淮阴还是沿海地区,小圣贤庄也靠海。陆仁炳通过海路可以方便的来回。
留在小圣贤庄也好,他正好借着这个地方多培训一些自己人,通过秦国的官员选拔体系,安插到全国各地去。小圣贤庄在桑海城的地头蛇地位,只要陆仁炳不作,官方还是很给面子的。
不过陆仁炳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小圣贤庄的私学地位,他不断上书咸阳,指出天下可在马上取,不能马上治天下。指出了国家人才选拔制度的各种弊病。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陆仁炳大力吹捧郡县制,反对分封制,先讨大佬始皇帝的欢心。
然后提出了大办官学,加大考试选拔在官员任命中的比例,对于维护大一统,维护中央集权,削弱天下反抗势力的重要意义。
嗯,最后才提出了在各郡县兴办官学的建议。嗯,并且说小圣贤庄可以作为试点的可能性。
博士官本来就有上书皇帝的权利,始皇帝对于陆仁炳还有那么点印象。所以在陆仁炳锲而不舍的上书之后。始皇帝终于松了口,在天下各郡县开办官学,收拢天下士子之心。
小圣贤庄作为历史名校,第一批入选了官学名单,并且是奉常直属官学,相当于后世的部属高校,同咸阳的学宫平级,陆仁炳被超拔为祭酒,秩比千石,相当于一个大县县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