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了一支装备精良而素质极高的边防军,让匈奴大军始终无法逾越雷池!
不过,李牧很少主动出击匈奴,一般都会借助城墙等便利条件进行抵御。
虽然有效的抵挡住匈奴的入侵,但却让匈奴人普遍认为李牧胆怯他们的兵峰,经常用来嘲讽李牧,并派人将这个消息传给邯郸,传入赵王耳中。
为此,赵王直接下令责备李收。
李牧是个务实的将领,对于赵王的无端指正并不理会,全心全意的抵抗匈奴大军,但也因此激怒赵王,派人带着王令召他回朝,另派别将取代他。
李牧无奈,只好回朝复命。
而代替他的将领守边才一年多,匈奴便大举入侵,结果多次失利,损失伤亡很重,边民不能进行正常的耕种和畜牧。
赵王问询惊吓不已,只好再请李牧出守,可惜,李牧直接谢绝赵王的请求,执意称自己身体有病,整天待在家中,闭门不出。
赵王无奈,只好低三下四,再三请求,希望李牧能出击。
李牧见赵王有诚意,说了一句“王若用臣,必如前一样,百分百信任。
如此,牧才敢奉命。”
赵王知道李牧心中有气,欣然应允,答应李牧提出的条件。
于是,李牧再度到了边地。
然后,如之前一样,匈奴数年之内一无所得。
而匈奴见守卫边疆的将领换成李牧,虽然无法在赵国身上占到便宜,但终究还是认为李牧胆怯。
边地军卒在李牧回归后,得到丰厚的供养都想请求一战。
李牧便精选战车1300乘,精骑1.3万匹,勇士五万人,射手10万人,加紧演习战术。
同时放纵边民畜牧,使民众布满原野,诱使匈奴人侵。
匈奴注意到赵人的行为,派遣小股人马入侵,赵军抵挡时假装不敌,溃败而走,抛下数千民众给敌人。
匈奴单于贪得民众财物,率大军入侵。
李牧设下奇阵,用两侧包抄,痛击敌人,大破匈奴10余万骑。
接连又灭掉(衤詹)褴,攻破东胡,降服林胡,单于落荒而逃,以后10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城。
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
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
不久,李牧回朝任职,但不久便领兵与秦国对抗,因功过大,被赵王封为武安君。
可惜,最终在秦国施展的反间计下,罢免李牧,令赵蓖及齐将颜聚取代李牧。
李牧为社稷军民计,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惹怒赵王,最终在阴谋诡计下消失在赵国。
至此,李牧正是落寞。
而赵国在三个月后被王翦率领的大军攻破,杀死赵蓖,俘虏了赵王迁及颜聚,攻取邯郸,灭掉了赵国。
可以说,如果赵王一直任用李牧,秦国想要灭掉赵国绝非易事。
可惜,赵王昏庸,听信谗言,最终落得败亡的下场。
不过,从这单上就能看出李牧的本事,胡三省注《通鉴》时曾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
“赵国灭亡,皆因为赵王昏庸,杀之导致。”
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赞》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
批判赵王迁而迁怒其母,未必妥当,但他的义愤填膺,与读者的心是相通的。
这种义愤,起着强烈而深刻的教育作用,也是对爱国志士的慰藉。
《秦时明月》中,秦国大将军蒙恬在抵挡匈奴大军的时候,不幸遭到暗算,被困于熊熊燃烧的山谷。
正当以为自己会死的时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