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手一千六百四十一人,枪手一千二百五十八人,弓箭手六百三十人。左军受伤者八千七百五十六人……都督王泓、都督佥事李斌阵亡。”
两名大将阵亡,燕军伤亡过半,张立总共报告了一刻钟,朱棣从始至终没有分过神,所有数字都像一个个巨大的怪物,想要把他一口吞掉,但是他毫无惧色,岿然不动。
红石和道衍都看不出来朱棣心中所思。
“通知士兵们集合!本王有话要说!”
朱棣习惯性的整理衣服,将腰间的褶皱拉平,腰带系紧,拍去肩上的尘灰,将头发拢在肩后,整理完毕,走出营帐。
士兵们懒散地站着,东歪西倒,垂头丧气,有的人甚至坐在地上,完全无视军队纪律。
他们似乎在故意和燕王叫板,为了他们所受的折磨,失去的战友和没有希望的明天。
燕王答应过他们再坚持半年,燕王允诺过他们辉煌的前程和安逸的生活,可是燕王却把他们视作无足轻重的棋子,草率的决策挥霍了他们的性命。
他们时不时眼眶发红,回想起忠肝义胆的兄弟在吞声饮泪中向前冲杀,形影不离的袍泽在光明憧憬中丢了脑袋,他们就像沉入海底的细沙,再也不会浮出水面,再也不会凝聚成团。
朱棣的眼皮微微抖动,努力把过去的、此刻的和将要淌下的眼泪使命挤到上眼睑,他走到中间,朝士兵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对不起你们,兄弟们!”他觉得自己现在不配称“本王”。
“我急于事功,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让兄弟们无端送命,我不敢请求兄弟们谅解。现在我们启程回北平,愿意跟着我的兄弟们,我会好好善待大家。不愿意待在军中的,可以自行回家,我会赠予银两。”
道衍呆若木鸡,他没想到朱棣遭受的打击如此之大,竟然毅然决然放弃了苦战三年的起事,而不事先和他商量讨论。
他的眼前一一浮现过往打败仗时的情景,试图寻找相似之处,以便用同样的方法安慰朱棣,然而这只是徒劳。
齐眉山大战是他们离京城最近,本应该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战役,然而,它却是最接近灭亡的一次战役。
红石同样瞠目结舌,他第一次对朱棣生出了一种敬佩之情,这种敬佩不因为朱棣的文韬武略,而是因为他爱惜士兵。他本来打算冒险劝朱棣北归,现在已经毫无必要。
士兵更为震惊,瘫在地上的立刻爬了起来,仿佛被施了仙术,歪斜地站着的挺直了身体,仿佛头发被悬在梁上。
从他们当兵的第一天起,他们就知道在战场上只能往前冲,不能往后退,除非他们打算做一个逃兵,下半辈子东躲西藏。
他们目不转睛盯着朱棣,一辈子都不敢想象高高在上的燕王殿下会对自己鞠躬,会向自己认错。
同时,他们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这条喜讯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想象中的轻松和快乐,或许因为他们的痛苦太久,折磨太深,或许因为放弃其实是一件让人很难接受的事情,尤其是在重挫之后。
所有人都默默站在原地。
有三个人放下了武器,走出了不知何时成形的队列,他们选择回家。
火辣辣的目光不约而同地从朱棣的身上转移到这三个人的身上,其中两人承受不了这种焦点的重负,又回到了队伍中。
最后一人抱着与全世界为敌的心情,倔强地站在原地,他高高昂起的脖子表明了他也曾抛头颅,洒热血,为燕王的事业付出了舍生忘死的努力。
“在下跟着燕王,要打,要回都跟着燕王!”队伍中有一个人突然喊道,像是在为朱棣鸣不平。
“在下听燕王号令!”另一个士兵激情附和。
“我们要赢回来,为兄弟们报仇!”第三个士兵发表豪情壮语,在此之前他从未有此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