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也是孔颖达最希望做的事情。 本来还以为是来新闻司当写手…… 如今大权在握,亲自参与的科举改革之中,孔颖达还是比较兴奋的。 他本身就是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也是大唐儒家学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自汉以来,历朝历代皆以儒学为基础。 科举考试,则是代表了整个大唐的选仕之道。 能够亲身参与其中,绝对是孔颖达梦寐以求的事儿。 想到这儿,孔颖达忍不住颤颤巍巍地说道:“感谢陛下信任,臣等一定竭尽所能,定不负陛下期望,配合忠义侯把科举改革落实到位。” 李二陛下欣慰的点了点头:“嗯,众爱卿果然是为国为民的大儒,朕代天下学子感谢众爱卿的付出。” “如今科举用书极度缺乏,治标先治本,现在朕决定,先从考试用书开始进行变革。” “此次科举考试,还是以四书五经为基础,《五经》便以你们刚刚编撰完成的版本,而四书,朕让人加了一些释注,今年考试的内容,就用新的四书五经注解作为考试参考用书。” “朕这里有一本四书注解,大家相互传阅一观,若可以用的话,直接印刷成册,然后推广出去。” 孔颖达几人直接傻眼了! 李二陛下实在太狠了,直接把科举参考用书重新定义,简直是绝了世家的根。 若说孔颖达他们编撰的《五经》以及杨帆的《杨氏启蒙学》并没有异议。 可《四书》的注解重新释定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他们并没有听说过! 不过,孔颖达几人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四书》的注解只不过是杨帆兑换出来的版本。 在杨帆看来,这是最适合此时大唐的科举参考用书。 既可以打破世界的垄断,又可以更新换代,简直是一举两得。 可惜孔颖达他们并不知道,于是有些怀疑地说道:“陛下,对于《五经》和《杨氏启蒙学》的印制微臣没有异议,可《四书》是什么时候修正的,臣等都没有听说过。” “若是直接启用新的《四书》释义,会不会不妥,《四书》乃是圣人先贤的大义之言,犹如天上的星辰不可触摸,何人敢为《四书》做注解,这不是胡闹么?” 李二陛下似笑非笑地看着孔颖达几人说道:“众位爱卿既然疑议,你们先看看这《四书》注解再说!” “诺!” 孔颖达几人分别从老太监手中接过印制好的《四书》,有些漫不经心。 因为他们不觉得,对《四书》的注解还有比原先更好的。 众人手捧着精美的《四书》注解,翻开的时候,第一感觉是老眼昏花。 从开始的不以为然渐渐变得慎重,即使是孔颖达的神色也变得严肃了许多。 而其余几人则是惊骇不已。 虽然《四书》的注解百分之九十多没有改变。 不过,只要进行改变的,内容变得丰富而新颖,显然这些注解并不是胡编乱造的。 看到大家惊讶的表情,李二陛下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心中暗笑不已,看不把你们这些老帮菜惊掉了下巴。 当初,李二收到杨帆《四书》的注解以后,当时也是惊得不行。 由于释义并没有太多改动,几人看书的速度很快,最后神情也越发郑重。 几乎都是用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四册,如同在顶礼膜拜。 除去相同的注解,其实改动的内容并没有多少。 不过,几人也用了一个多时辰才看完。 压下内心的震惊,孔颖达问道:“陛下,这四书批注,不知是哪位大儒所译?” 李二陛下说道:“此四书是忠义侯所译,众爱卿看罢,以为如何?” 孔颖达几人互相看了一眼,惊诧地说道:“很不错……忠义侯果然是
第四百三十五章 谋划(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