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于城市之间,阳光下,它们就像两条泛着金光的玉带蜿蜒向前、绝美绝伦。
颜色各异的农田和一望无垠的草原就像两块铺陈在大地之上的毯子,生机勃勃而绿色盎然;森林、山地和湿地更是一片翠绿,不同的树木和花草争相斗艳、美轮美奂。
一个环境优美、生活无忧的人类新领地就此诞生了。
尽管如此,高悬在人类头顶的那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仍然高高地矗立着,始终未曾放下,这一点,危机计划署的官员们深知,普通的地球人也时感忧虑。
根据地球人与泰伯星人所签署的“战略互信”协议,27年后,人类将永远地告别地球,要么前往火星,(火星也只能再呆147年)要么前往宇宙深处踏上寻觅第二颗地球的漫长旅程。
这个旅程是未知的、充满艰辛和危险的。
倘若在27年乃至147年之内无法赶走入侵的泰伯星人,地球人终将踏上这未知的寻觅之旅。
未雨绸缪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为人类的未来而拼搏。
为此,以斯内特和栗剑锋为首的危机计划署开始了着手筹备远征宇宙的计划,这一计划被命名为“使命探索”计划。
该计划将打造一支远航宇宙的超级舰队,驶出太阳系后将前往深邃的宇宙深层空间,在20光年的范围内寻觅一颗适宜人类居住的新行星。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该行星需要具备地球的一些硬性指标,比如,相近的重力环境、几近相同的含氧量及适宜的温度环境。
20光年是被刘翰洋团队精确计算过的,根据人类目前最快的星际飞船的速度和整支星际舰队的建造速度而制定的。
如果远征舰队在20光年内的某处,发现了一颗具备人类生存需求的星球,以人类最快的星舰速度---光速的65%为计算基准,单程需要耗费掉7年的时间。
再加上建造星际战舰所耗费的时间以及测试性适航以及舰员招募、训练所耗费的时间,20年光年、27年被认为是一个较为稳妥的距离和时间表。
27年之后,也是人类被迫离开地球的最后期限。
所预测的时间和人类被迫离开地球的时间,两者高度吻合。
当然,20光年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得出的数值,但计划必须得有一个被执行的大致范围和预期目标,尤其是实施这项人类史上空前绝后的、前所未有的远征宇宙的计划。
毫无预期和没有目标的计划是危险和致命的。
当然,人类也深知,在20光年的范围内并不一定能寻找到一颗适宜人类繁衍生息的星球,所以,“使命探索”计划并非只执行20光年范围内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搜寻计划。
它只是该计划的第一阶段。
依托于人类在火星上所居住的最后120年,危机计划署又将该计划分成了另外两个阶段,即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探索计划。
第二阶段从27年后至人类在火星所居住的、最后期限的前45年,如果在第一阶段仍没有寻找到一颗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远征舰队将继续前往下一个20光年内的宇宙空间继续探索。
与此同时,人类也将继续派遣一支远航舰队加入到之前的搜寻队列中。
倘若在第二阶段,人类仍没有找到一颗宜居的星球,随之启动第三阶段的探索计划,与第二阶段的探索计划相同,除了进一步扩大探索范围外,再派一支远航舰队加入到之前的探索队列中。
如果前三阶段的探索计划仍旧没有寻觅到一颗宜居的星球,那全体人类只有全部踏上远征宇宙的漫漫旅途了。
届时,人类将真正的成为一个在宇宙间流亡的种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