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三次出塞,收河套地。他在河套地区抵御蒙古鞑靼部,打得这支铁骨、热血的军队落花流水、闻风丧胆,单这点他就创造了永乐以来,明军对垒蒙古军最为成功的战争神话。
传说王越自小就聪明过人、胆识过人。
当年,王越在参加廷试时,不知从何处刮来一阵狂风。飞沙走石过后,别人倒是没有大碍,唯独王越一人的考卷被刮得不见踪影。看着一个不错的考生就将这样不明不白地断送前程,在座考生和考官都向他投来同情加惋惜的目光。
倒是王越本人,像是没事人儿一样,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和监考老师又要了一张空白考卷,利用剩下很少的时间重新作答,笔走龙蛇。这种淡定气质本已让人敬佩,更让无数人咋舌的是:王越居然还中了进士。更加传神的是那张卷子其实并没有丢,它随风飘啊飘,就飘到朝鲜国去了,直到朝鲜使臣在当年秋天来进贡时,又恭敬地给带回来了。
在当官后,王越每到一地都能“警慑贪污,激浊扬清,议论风发,见事风生,众皆佩服”,让当地人民的生活提升一个档次。偏偏这王越又是一个文艺范儿,写得一手好诗。
继续阅读
这样一个英雄故事的男主角。直让有英雄情结的王阳明追慕崇拜得一塌糊涂。但同样是这个英雄,却偏偏是千夫所指的“白脸奸臣”,这让人很难接受。
是的,英雄也会有硬伤,有死角。像希腊战神阿喀琉斯照样有脆弱的脚后跟,王越一样也有。
王越在战场上临危不乱,英勇无比,他的弱点不在于他哪次战争指挥失利,而在于他和太监汪直的关系堪称莫逆。这让人很受不了!
中国人的传统理论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偏偏这王越就喜欢和大坏蛋汪直腻在一起,搞在一起,还不避嫌。
汪直是什么人啊?一个有野心没人品、有功绩没底线的太监。那是万贵妃的走狗,是在背后拉着“皮偶”皇帝朱见深左右摆动的人。和这样的人做朋友,真是让人难往好的方面联想。
虽然最后王越因为军事和汪直闹掰了,但他仍洗不去“勾结奸党、助纣为虐”的骂名。
1499年,那时的王阳明还处苦读诗书的年头里,但王越却在甘州前线不甘心地去世了。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王越在临死前还被谏官连续上章弹劾,指责他为李广同党。事件的原因只是受孝宗宠爱的宦官李广贪污受贿畏罪自杀所牵连。因王越与李广走得近,他又栽了,两次都栽在宦官手上。
世人都说王越贪功,可他之后的大明王朝,却少有人再能有他一样的功绩。而我们,也能从他的诗情中触摸到他内心深处的一份平静:
战乱别离,生死权且不畏惧!聚散别离,恩怨对错,总是空。君不闻他《浪淘沙》:远水接天浮,渺渺扁舟。去时花雨送春愁。今日归来黄叶闹,又是深秋。聚散两悠悠,白了人头。片帆飞影下中流。载得古今多少恨,都付沙鸥。
好在这时的皇帝朱佑樘给了王越一个相对公平的认可,皇帝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太傅,谥号襄敏。
王越的确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军事将领。
对于王越和他特立独行的一生,王阳明和皇帝的看法是高度统一的,那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给予其超越世俗的谅解与尊重!
给这样的英雄人物修建坟墓,自是王阳明求之不得的,何况还是王阳明的偶像级前辈。所以,当天赐良机来到时,王阳明接到皇帝的命令,让他去督造修建王越墓的命令时,他是兴奋的。
王阳明认为,在他督造修墓的日子里,王越的后人完全有机会向他证实王越的卓越不凡,而他同样有机会去了解到他想了解的一些事。
所以,王阳明在接到让他奉旨建王越墓时,他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