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结合起来。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从万物相互联系出发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观点,强调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人不是孤零零的存在,人与草木、鸟兽、山水、沙石同在。按照这样的宇宙观,人与天地万物属于同一个大的生命共同体,这样就把人类的生存与宇宙万物的生存联系起来。
当然,讲天人合一,并非把天与人直接等同起来。很多思想家认为天是天、人是人,天人合一是有区别的统一。例如,战国末期的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即自然有自然的规律。他主张“明于天人之分”,即认识到天与人的职守不同;强调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制天命而用之”。唐代刘禹锡认为:“天与人交相胜耳”。柳宗元则强调,天与人“其事各行不相预”,即天与人各有其发挥作用的领域,彼此作用不可相互取代。可见,中国古人在讲天人合一时,也包含“天人相分”的意思,即有分有合、先分后合。
“你这样说,我就有点明白了,《周易》一开始不就是用干、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如果天、地相对而言,天泛指地面以上的整个天空,以及人所能观察到的宇宙空间,地球以上的大气层等,如日、月、星、辰,如风、雷、雨、露等等。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又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承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天地整个自然界。而地,则是指人类和一切生命生存于其上的大地,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任何一种生命是可以离开大地的,天空中的飞鸟也不例外。所以天就是生命之源,地则是一切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础。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我这样理解对吗?”张其金对林紫妍说。
“你这样理解没错,但是你要知道,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用《周易》的话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佐’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这样也就达成了人的生命目的。”
“也就是说,人与自然是互相感应的整体,可以这样理解吗?”张其金问道。
“《周易》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包罗天、地、人、事物等的完整的宇宙世界。他充分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的整体。因而也造就了后来的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用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来考虑问题。”林紫妍回答道。
“我明白了!”张其金接着他对林紫妍说,“我就问一下这个问题,我和你现在还在教学楼下,我就不多问了,要是被其他同学看到,他们又得把我们当茶余饭后交谈的笑话了。”
“你看,我也是紧张得不得了。哪我先走了。”林紫妍说完,挥了挥手就走了。
量子血灵珠传奇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