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实力强横(1 / 3)

共工,原本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氏族名称,它又被称为共工氏。在古老的中国神话传说中,他被誉为水神,掌握着滔天洪水的力量。在那部被誉为中国上古奇书的《列子·汤问》中有这样的描述:“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其意思是说,天地也是万物的一种存在方式。然而,万物皆有所不足,因此在过去,伟大的女神女娲氏正是借由炼造五彩缤纷的石头来填补宇宙的缺憾;她斩断巨鳌的四肢用以支撑天地四方。在此之后,共工氏与强大的颛顼展开了激烈的帝位争夺战,愤怒之下,他撞击了不周山,使得天柱断裂,地维崩坏,于是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得以安居其所;大地则向东南塌陷,百川水流汇聚于此。

然而,按照常理而言,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表面不合,似乎并不能引发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除非是发生了某种事件,直接引爆了两人内心深处的积怨。在历史文献中,共工与祝融的争斗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这里的“争”非常耐人寻味,他们究竟是在争夺什么呢?或者是在争论何种问题呢?

在《淮南子》的记载里,我们找到了答案:“往昔,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盛怒之下猛烈撞击不周山,致使天柱坍塌,地维断裂。天空因此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因此移动位置;大地则向东南塌陷,百川水流因此汇聚于此。”

《文子》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其意思是说,共工引发了水灾,因此颛顼对他进行了惩罚。

这些记载中都提到了一个关键人物——帝颛顼,以及他与共工之间的帝位争夺战。换句话说,尽管与共工大战的是祝融,但实际上,他真正的对手却是强大的帝颛顼。

那么,颛顼到底是何许人也呢?他乃是黄帝次子昌意之子,也即黄帝的孙子,五帝之一。黄帝离世之际,并未将帝位传承给他的儿子,反而直接交给了自己的孙子。史书记载颛顼帝“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这意味着他是一位深思熟虑、知识广博、富有谋略的领袖。

作为黄帝的嫡孙,他具备继承帝位的资格,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为何共工也有资格挑战颛顼的权威呢?让我们深入探讨共工的真实身份吧!

相传,共工氏姓姜,乃神农炎帝的后裔。他是另一位为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伟人。他独具匠心地发明了筑堤蓄水的方法。

黄河的频繁泛滥严重威胁到部落的生存,共工带领众人勇敢地与洪水搏斗。他们采用“堵”而非“疏”的策略来治理洪水,虽未能彻底根除水患,却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治水经验,因而被后世尊奉为水神。

这便是共工为何有资格争夺帝位的原因所在。

首先,他身为炎帝的后裔,炎黄二帝本应平起平坐。尽管炎帝在战争中败北于黄帝,但从炎帝仍被尊崇为华夏始祖这一事实来看,他的影响力并未遭受削弱,反而得到了整合。

其次,在古代社会,能够有效治理水患无疑是巨大的功勋。大禹正是凭借成功治理水患,赢得了舜帝的青睐,从而成为继承人。而他的父亲鲧因治水无果,曾遭尧帝处决。由此可见,古人对于水患的恐惧程度极高,若能成功治愈水患,便有资格荣登帝位。

值得注意的是,共工正是一位治水的能手,由此可见他在人民心中具有极大的号召力,是一位拥有丰功伟绩之人,具备继承帝位的资格。因此,基于上述两大因素,共工完全有资格挑战颛顼的部落盟主地位。

然而,这场争夺盟主地位的斗争终究以颛顼的胜利、共工的失败而告终。

正如前述,颛顼是一位智谋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