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高能物理大会圆满落下了帷幕,徐川亦顺手将第两种求解杨-米尔斯方程的论文投给了《数学年刊》。
没有任何意外,这篇论文快速的通过了技术编辑的审核,直接进入了同行评审的阶段。
《数学年刊》的主编卡米洛·德·莱利斯亲自给他回了一封邮件,表示会以最快的速度寻找数学家进行同行评审,且会在论文通过审核后,与第一种解法一起刊登在数学年刊上的。
对于卡米洛·德·莱利斯主编回复,徐川也没有太在意。
老实说,关于论文投稿这种事情,最近两年也有一些人找他聊过,尤其是南大这边的校领导,更是主张希望他能够成立一家学术期刊。
对于成立自己的期刊这种事情,徐川也认真的考虑过一阵子,不过最终还是放弃了。
主要是他现在没这份时间,也没这份精力去做这种事情。
成立一家学术期刊,需要在上面耗费的时间与精力,完全不比搞科研少,甚至会更多。
因为有关于投稿论文的审核这些事情,无论是自审还是同行评审这些,都需要极其庞大的人脉关系、学术能力等等。
继续阅读
虽然南大表示他们可以帮忙处理一些,但老实说将这种事情交给别人,在他看来还不如不干,期刊审核出现了问题,以他的性格来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至于将论文投给国内的那些数学期刊,徐川只想说一句,就国内期刊的那些水分黑料负面影响等等东西,将杨-米尔斯方程的解证明这种顶级论文给他们,平心而论,他们也.....算了,说出来太伤人了。
虽然国内有很多人在为此为之努力,希望能将学术环境做的更好,包括他自己也在为之努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学术界有问题的地方依旧还有很多。
不仅仅是唯论文论,唯资历论,学术科研成果转化率差,经费转化科研成果率差这些东西,还有不少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
或许以他如今的地位,如果参与进这种事情,可能会有希望慢慢的扭转这些东西,当然,也有可能他都不一定能做到。
但不管怎么说,在他看来,将目前做学术研究的黄金时间浪费,也不能说浪费吧,只能说耗费在在这个上面,也太可惜了。
至少,在四十岁以前,他更希望自己能在学术上有着更多的突破。
当然,对于这些东西他也并不是没有做什么事情。
就像是由栖霞可控核聚变工程转变而来的星海研究院,在那里,在他的掌控下,不再单纯的以论文数量作为评价、没有官僚作风、几乎没有学术界的那些潜规则等等,如今已经成为了国内学者梦寐以求进入的研究机构。
不过相对而言,在星海研究院里面工作和研究,所面临的压力和工作强度,却是要比一般研究所大不少的。
忙碌的时候每天熬到凌晨十一二点那都是家常便饭,忙的时候甚至得在实验室里打地铺都很正常。
但对于中低层的研究人员来说,这些都是值得的。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所做出来的成果,能拿到的部分全都属于自己,更是因为在这里可以看到自己的梦想被实现的希望。
而对于徐川来说,这也是他在为国内的学术环境发展而做出的一些改变。
虽然还不大,但至少已经在有限的范围内做出一定的改变了。
希望这是一颗星星之火,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燎原燃起。
.......
PS:晚点还有一章,不过不确定时间,大家可以早上起来看,求月票!
大国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