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淡定和养气的功夫,我还得学啊!” 徐川想了一会,笑着道:“高兴是肯定的,只不过可能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激动而已。” “毕竟,对于我来说,拿到第二枚诺奖是迟早的事。” “只是稍稍有点意外的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居然会将化学奖也颁发给我一枚。” 要说开心和高兴,那自然是肯定的。 毕竟这是诺贝尔奖。 但要说有多激动,老实说他也不觉得自己有多么的激动。 顶多是有那么一些意外和诧异。 获得第二枚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他来说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就他做出来的那些成就,无论是常温超导,还是强电统一,亦或者是暗物质相关的研究等等。 随便挑一个出来,拿到诺奖那都是毫无任何悬念的事情。 倒是诺贝尔化学奖,的确有些超出徐川的意料了。 虽然说他在锂电池与相关的计算电化学领域做出的成果完全配得上一枚诺奖,但相对比他在物理方面的成就,化学方面的成果的确相差有些远。 而且瑞典皇家科学院将物理奖和化学奖放到同一年颁发给他,也确实是他没有想过的事情。 毕竟这在过去从未有过。 不过对于他来说,同时拿到两枚诺奖,感觉好像也就那样。 毕竟真要说奖项,上辈子他就已经拿到过两枚物理学奖了。 对于这方面的追求,他还真没多少。 听到徐川淡淡的话语,邬远康局长忍不住竖起了一根大拇指,感慨道:“厉害了!” “用你们年轻人的话来说,这个逼装的确实圆滑!” 停顿了一下,他看向徐川,笑着问道:“说起来,你该不会不想去领奖吧?这可是诺贝尔奖诶?” 就徐川这个态度,回答个不想去领奖,他都不会觉得有什么意外。 不过这种世界性质的大奖,他还是希望对方能够去一趟的。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诺贝尔奖的数量,也从另一方面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尽管如今的华国早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并不需要诺奖来给自己加持才能彰显国家的学术科研水平。 毕竟相对比诺贝尔奖来说,可控核聚变技术、航天飞机、月球基地、载人登火、碳基芯片等等新技术都更能表现出他们的科研力量。 但有些时候,生活在地球村这个一百多个国家的超级大家庭里面,诺贝尔奖也从另一方面代表了‘面子’。 端起瓷杯抿了一口茶水,徐川笑着道:“去吧,正好我还有一点其他的事情也要去一趟欧洲,顺路去领个奖也不错。” 听到徐川的话,邬远康局长好奇的问道:“其他的事情?什么事?我能方便问问吗?” 徐川笑了笑,道:“没什么方不方便,我要过去祭拜一下彼得·希格斯教授。” 早在强电统一理论的完成的时候,他就记下了这件心事,只不过一直都没有找到个合适的时机而已。 那位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留给他,并且在信件中一直惦记着物理学发展的伟大学者,是他人生中经历过的一道彩虹。 他还记得希格斯教授的请求。如果在未来有一天他完成了强电统一理论后,在墓前烧一份给他。 这个愿望,他很快就能够实现了。 “希格斯教授? 听到这个名字,邬远康愣了一下,好奇的问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好像不是瑞典的学者吧?” 徐川笑着点了点头,道:“是的,希格斯教授是英格兰的学者,他葬在自己的老家泰恩河畔的纽卡斯尔诺森布里亚郡。” 没有问徐川为什么突然要去祭拜希格斯,邬远康只是笑着点点头,道:“如果要去英格兰的话,我建议您和上面沟通一下。毕竟英国距离瑞典还是有一些遥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