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里特征。其实人工智能会不会产生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新的具有自我认知功能的物种,业界一直有争论,也没有结果。就拿我们人类举例:人类的人格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海马体是记忆形成非常关键的脑区。由大量的神经元构成,人类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主要通过神经元之间建立连接来实现,人一生的神经元数量从出生开始就在下降。小婴儿出生时脑内有1000亿个神经元,到了某个时期,大脑就会进行自发的突触修剪活动,不常用到的神经元连接就会被大量修剪掉,而储存在这其中的记忆,也会随之消失不见。保留下来的神经元就成为以后信息处理单元,从而实现情景记忆的编码、存储、提取。
经过加工的信息就会成为人类参考的行为依据,产生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从而让人类在进行各种活动的时候依图索骥,人格随着逻辑的不断完善和更新,逐渐形成。”
花想容一边诉说,一边在纸上勾画简单的逻辑图形。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感觉。
“但是这个现象不是绝对的,很多2-4岁的孩子并没有接触过大量信息,却能表现出来独特的行为模式,即已经拥有固定的人格,按照科学理论,
他没有得到数据,怎么可能产生行为,就跟我们编程一样,我不给你输入数据和命令,你为什么知道做什么?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并不确定,人格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时候形成的。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是一个人吗?”
“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所有健康的孩子,在接受了大量的知识和行为模式的教导后,会按照,学到的东西去学习和生活。我们不确定的是,孩子会按照哪种逻辑去行动。大家都知道,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大家都悉心培养,爱护,希望能成长成我们希望的模样,但是事实上,这不是现实,儿大不由娘,老话就有,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可能,甚至与我们教授的东西,和灌输的思维模式大相径庭。
网约车司机之AI死亡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