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正在家疯狂筹钱的时候,刑天则在实验室里耐心地搓他的“小太阳”。
其实刘明栋院士他们研发的“环流”系列托卡马克装置已经基本实现核聚变向反应堆的反应要求。
唯一的变量是等离子体约束时间。
按照刘院士团队原来的想法,通过大功率中性束注入及加大装置尺寸就基本可以实现一定范围内的稳定约束时间。
但是这跟军用要求走得是相反的方向。
刑天要求的是小型化。。。
没有过多纠缠,刑天将系统提供的约束位形通过数据模型的方式转交给刘院士他们。
后者将信将疑,在刑天出差的这段时间里加班加点终于将新一代托卡马克装置组型成功了。
按照计划,今天是“CSJ-1”装置第一次点火的时间。。。
。。。
站在实验室巨大的透明玻璃外,看着里面工作人员正在做最后的点火准备。
林修院士怼了怼旁边的刘明栋,“MW型约束位我们从未实验过,刑院士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式去构建约束位形的?”
“复合位约束确实可以产生更高的等离子密度,也解决了库仑排斥力的问题。
但是这对装置的材料要求极高。
全世界的同行估计都很少这么操作,只能说。。。刑院士很疯狂!
话说回来科学巨匠哪一个不疯狂呢?”
“唉。。。话是这么说,但现在不是以前了,万一。。。”
“闭嘴,乌鸦嘴!”
“呸呸~~~~”
刑天是在点火前最后五分钟进入实验室的,跟刘院士他们打了声招呼。
他便在一帮人地陪同下开始进行装置点火的各方面检查。
核对了一遍,眼见所有参数都符合系统要求后,他朝刘院士点了点头。
后者迅速拿起监控台上的话筒,“CSJ-1型装置第一次点火准备。。。实验室人员最后准备。。。”
随着点火命令下达,刑天的眼神迅速转向面前并列两排的数个仪表屏。
其他人也各就各位紧紧盯着自己负责的工位。
“点火成功。”
“反应腔经过微波加热后达到实验温度,氘-氚稳定燃烧。”
“伏秒数正常。”
“MW约束位形下的环向磁场稳定,等离子体截面形状符合实验要求,通过量2*10/单位螺管,位置稳定!”
“输出功率稳步提升。。。达到实验要求功率!”
这个时候,刘院士看了林院士一眼。
二人眼里的惊讶已经藏不住了。
只要达到稳定的输出功率,那就代表这个装置其实已经成功了。
剩下的就是反应时间问题了。
之前托卡马克装置的最长反应时间一直被龙国的托卡马克装置所包揽。
“EAST”装置的1056秒,“环流4号”装置的1250秒。。。
想到这,二人同时抬起头看向挂在醒目位置的秒表记数屏。
巨大的数字不停变化着,等数字跳动到1251的时候,林修喃喃说道,“得,刘院士,你的记录被打破了。”
“我现在还有点不敢相信,实验前心里其实一直有疑虑:区区几十天打造出来的装置可靠吗?
现在看,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虽然不知道刑总工使用多久打造出那个位形模型的。
但。。。我们可是用了半辈子时间在跟人家比啊,他还这么年轻!”
“是啊,组装不难,关键在于磁约束的位形。。。刘院士,咱们龙国要出一名泰斗级科学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