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梗下乡的地方是在冀省B市的一个农村,凭借着力气大,干活厉害,每次都是满工分,棒梗在村子里混得如鱼得水,成为了农村丈母娘们的头号女婿人选。
又凭借着打架厉害,把邻村想要欺负女知青的混混无赖一顿爆锤,在知青里也很混的开。
而棒梗凭借英雄救美,成功收获了女知青李桂芳的爱慕,不是送吃的,就是暗送秋波,搞得棒梗很尴尬。
棒梗现在也是一个正常的男青年,该有的生理反应都有,但是心理真没反应过来。
再说了,这个女知青南方苏省的,真要好上了,后面知青回城,去哪里,会不会离婚也是一件麻烦事。
而棒梗最怕麻烦,又不能直截了当得说,李同志,你离我远点,我没看上你,这样也太欠揍了。
棒梗只好躲着她,送东西不收,李桂芳找他说话,他就不搭理,平时干活,离李桂芳远远的,一副我们不熟的样子。
以此表明自己的态度,七十年代的知青,表达感情都是含蓄的,棒梗认为自己这样的态度就很明显了。
但是可能棒梗不知道英雄救美,以身相许对于70年代女知青的吸引力,同样也不知道在女知青已经绝望时,一个男人突然出现救了她,对她来讲是怎样的震撼。
尤其是这个男人还长得丰神俊朗,没有不良爱好,简直是满足了女知青对于未来另一半的所有预期。
再说了,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多浪漫啊,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当然后面还有一个笑话,要是救命恩人长得英俊潇洒,仪表堂堂就是以身相许;长得一般就是来世再报。
反正棒梗的后面,就跟着一位爱慕者了,知青们全都乐见其成,男生都对棒梗的桃花运表示羡慕极了。
让他不要太矫情,差不多就得了。
女生们也跟着起哄,毕竟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能找到一个同是知青的对象,有共同语言,也是一种幸福。
其他村子里,女知青有不少承受不了地里的农活,或主动,或被动嫁给了村里人。
而有的女知青,却是因为长得漂亮,被人盯上,被逼着嫁给了村里流氓无赖,或者大队长,或者公社干部的儿子。
几乎每个人都是一部血泪史,棒梗管不了他们,也不能管,因为全国各地这样的案例太多了,根本管不过来。
知青能回城后,男知青可以想办法回城,而女知青狠狠心,聪明一点也能回去。
笨一点的,离不开孩子,一辈子就被拴在这里,再也见不到父母亲人了。
而男女知青抛弃家庭回城,最可怜的就是知青留在农村的子女了,他们由于父母的缺失受尽欺负。
进城去找,又被父母新找的对象嫌弃,被父母新生的孩子嘲笑厌恶,他们是时代悲剧的产物。
别处棒梗管不了,但是棒梗这边的知青,棒梗全部护住了,男女知青要是正常娶或者嫁给村里人,棒梗不会管人家的闲事。
要是某些恶人,想用生米煮成熟饭的手段,逼迫男知青娶,逼女知青嫁给村里人,棒梗也不会袖手旁观。
这次李桂芳的事估计就是一个试探,村里人都知道了棒梗的铁拳不是好惹的,没有人再敢用这个邪恶的手段逼着女知青嫁人了。
棒梗在农村里生活的还是不错的,除了自己每天能挣10个工分,每个月秦淮茹和贾张氏这一对前婆媳俩都给棒梗寄钱,每人寄10块钱。
所以棒梗根本不缺钱花,傻柱做为继父也是非常合格,担心棒梗在乡下吃苦,吃不到好吃的,除了钱票,还专门做了肉酱邮寄过来。
棒梗也不是不知好歹的,冀省B市有一部分靠近大海,巧合的是,棒梗下乡的村子距离海边也就是十多里路,和棒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