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应了下来,又问道:“那他要是索要工匠呢?”
朱皇帝道:“给他——只要不影响北伐大计,他要多少工匠咱就给他调多少工匠,京师不够就从其他各处征调,一应的物资和粮草什么的也全由国库拨付给他,咱只要五年之内能看到两百万台收割机。”
略微一停顿,朱皇帝又继续说道:“让王琼给他捎两斤小龙团过去,常升常茂从常黑炭那里偷来的,估计他也快喝完了。”
……
当王琼快马赶到宁阳县的时候,杨大知县正躺在树荫下的躺椅上,看着刘庙村的百姓劳作。
没办法,杨大知县又一次想要下地去帮忙干点儿农活,而刘三十二等一众刘庙村的百姓也又一次回绝了杨大知县的想法。
毕竟杨大知县也不是没偷偷摸摸的去地里干过活,但是他老人家拔草的时候能顺手把麦苗给拔下来,锄地的时候也能顺手把高粱苗给锄断,堪称是农耕界的一股泥石流,谁还敢让他老人家下地干活?
现在宁阳县八社十六闾的百姓已经达成了共识:大老爷干啥都行,就是不能让他种地,如果他老人家出现在地头上,大家伙儿一定要第一时间把茶具和躺椅给他准备好,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他老人家下地干活的机会。
无奈之下,杨大知县也只能每天都像个咸鱼一样躺在躺椅上面看着百姓们干活,自己则是一边享受着小侍女扇扇子纳凉的待遇,一边喝着所剩无几的小龙团。
其实杨大知县自己的心里也很奇怪。
自己眼睛不近视,脑子也不笨,双手也灵活,怎么就是死活分不清楚麦苗和杂草呢?
不是,问题到底是出在了眼睛上还是脑子上又或者是手上?
杨大知县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直到留守县衙的衙役把王琼带到刘庙村的地头上,杨大知县都没能想明白。
然后,杨大知县就听到了王琼转述的朱皇帝的要求。
五年之内,两百万台收割机。
只要能办到,你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杨大知县哈的笑了一声,望着王琼问道:“五年,两百万台收割机?王兄你看本官长得像不像收割机?”
奋斗在洪武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