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两家公司联络的,也可能他有自己的考量。这些咱不置可否,况且现在是国外公司直接找到了我,是他们先联络我的,那我想Bill那边应不会有什么话说的,于公于私,都是好事啊。
要知道,我之前在四象公司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就是没有机会和国外公司直接联络,来了英特利,能和国外直接联络也是最吸引我的一点啊,这个机会和历练对很多人来说,是求之不得啊。我始终认为,只有和国外公司接触多了,才能全面性,无死角的理解公司的理念,才能最快速,最精确的吃透公司的产品,才能更加深入,更加开阔的了解国外市场,要达成这些目标,就是要多做,多接触,多沟通,总而言之,这绝对是一个深入学习的好机会。
如此这般,几番操作之后,办公室的这帮人也就敏锐的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每一个到我阿瑟手里的案子,无论有多么难,无论是新的,还是陈年旧案,我几乎都能在规定时间内拿到合理的报价资料。虽然对于这些成果,我自己还有些不以为然呢,因为我清楚,能拿到报价,不代表这个案子就能很顺利的进入下一个程序操作了,因为有的工厂能做,可是价钱很高,也有的工厂看了案子,报了价,可是有些细节他们并不一定就能搞的很清楚,有很大的可能会出现大家彼此深入的一谈,就会发现这里搞不定,那里弄不出来,最后流产了。
可是这帮家伙不管啊,他们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又像快要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似的,每天早上只要我一跨进办公室,他们几个就像共同约好了一样等着我上班呢,我这边还没有坐下来呢,他们就拿着设计图稿,围了上来,干嘛啊?当然是过来找我帮忙了,如果只是单纯的要两家工厂来报价,这倒也无可厚非,我手里的工厂资源大把的是,再说了,我是个热心人,帮助别人一向都是我很乐意做的。
我在深圳的青葱岁月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