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的奏折送达京城,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那奏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朝堂原有的平静。
朝堂之上,大臣们分列两侧,争论之声不绝于耳。支持李明的大臣们言辞恳切,力陈边城之战的艰难以及李明的卓越功绩。
“陛下,李明将军在边城浴血奋战,保我边疆安宁,其功不可没。如今边城战后急需支援,应当速速应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臣率先拱手说道,他的脸上满是对李明的赞誉和对边城局势的忧虑。他的声音微微颤抖,饱含着对国家安危的关切,“边城百姓遭受战火蹂躏,如今百废待兴,若不及时支援,恐生民变啊,陛下。”
而反对他的大臣们则心怀叵测,眼神中透露出嫉妒和算计。
“陛下,切不可轻信。那李明在边城手握重兵,如今又请求支援,恐有拥兵自重之嫌。”一位尖嘴猴腮的大臣阴阳怪气地说道,他的话语引起了一阵骚动。他的目光闪烁不定,偷偷观察着皇帝的脸色,“况且,战争耗费巨大,如今国库空虚,实在难以满足他的要求。哪有什么忠君爱国,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神色犹豫不决。他一方面认可李明的功绩,深知边城之战的胜利来之不易,那是无数将士用鲜血换来的;另一方面又被那些关于拥兵自重的言论所困扰,心中难免有所担忧。“众爱卿,此事朕需斟酌。”皇帝缓缓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他的目光在群臣之间游移,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找到答案。
下朝之后,皇帝回到寝宫,仍在为边城之事烦恼。“李明究竟是忠心耿耿还是别有居心?朕该如何决断?”他在心中反复思量,难以入眠。龙榻之上,皇帝翻来覆去,思绪如乱麻。“若李明忠心,朕不支援,岂不寒了忠臣之心;若他真有二心,支援则是养虎为患。”皇帝长叹一声,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月色,心中的纠结愈发沉重。
与此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趁机煽风点火,试图利用这次机会打压李明。在他们的秘密聚会中,阴谋的气息弥漫。
“这次一定要让李明翻不了身,不能让他在边城坐大。”一位大臣恶狠狠地说道,他的眼中闪烁着贪婪和野心。他挥舞着手中的扇子,仿佛已经看到了李明倒台的那一幕。
“我们要多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让皇帝对他失去信任。”另一位大臣附和道,他们凑在一起,谋划着如何陷害李明。“只要能扳倒李明,边城的利益我们便可瓜分。哪有什么忠君爱国,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而在边城,李明焦急地等待着朝廷的回复。他每天都在城墙上眺望远方,希望能看到朝廷援兵和物资的身影。城墙上的风呼呼地吹着,扬起他的披风。
“不知道朝廷究竟作何决定,边城的百姓和将士们都盼着支援早日到来。”李明心中忐忑不安,他深知时间紧迫,每拖延一天,边城的恢复就更加困难一分。他的目光中透露出焦虑,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了城墙上的砖石。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依然没有消息。李明的心情愈发沉重,他开始思考如果朝廷不支援,自己该如何应对这艰难的局面。夜晚,他在营帐中对着烛光沉思,身影在帐篷上投下孤独的轮廓。
“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让边城陷入绝境。就算没有朝廷的支援,我也要想办法让边城重新站起来。”李明暗暗发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不屈。他的拳头重重地砸在桌面上,仿佛在向命运宣战。
他召集了手下的将领和官员,共同商讨对策。营帐内,气氛凝重。
“诸位,朝廷的支援尚未可知,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李明严肃地说道。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希望能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同样的决心。
将领们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