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然而局势对他依旧不利。那些心怀叵测的大臣们一个接一个地提出尖锐的问题,试图将他逼入绝境。他们的言辞如锋利的刀刃,毫不留情地向李明袭来。李明虽然言辞犀利,逻辑清晰,但在众人的围攻之下,仍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他的额头布满了汗珠,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在下巴处汇聚成滴,滴在脚下的金砖上,溅起微小的水花。每一次回答都耗费了他极大的心力,他的声音开始变得沙哑,眼神中也透露出一丝疲惫和无奈。但他依然挺直了脊梁,目光坚定地望着那些试图将他打倒的人。
“难道我真的要在这里含冤莫白?”李明心中闪过一丝绝望,那绝望如同冰冷的湖水,一点点淹没他的希望。他的嘴唇微微颤抖,心中的愤怒和不甘如火焰般燃烧。他看着那些道貌岸然的大臣,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为何自己的忠诚和付出会被如此轻易地否定。
就在他感到绝望之时,朝堂上突然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诸位且慢,李大人此事恐有冤情。”这声音如同划破黑暗的闪电,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众人的视线纷纷转向声音的来源,充满了惊讶和好奇。
李明闻声望去,心中满是疑惑和惊讶,他也想知道这位挺身而出为他说话的究竟是何人。只见一位身着紫色官袍,面容严肃的大臣从人群中走出。此人乃是朝中素有刚正不阿之名的王尚书,平日里很少参与朝堂的派系争斗。他的步伐坚定,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明心中不禁泛起了嘀咕:“王尚书为何会在此时为我说话?我与他平日并无过多交往。”但此刻,这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他的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苗,然而这火苗在狂风中摇曳,随时都可能熄灭。
王尚书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说道:“李大人在边城的功绩有目共睹,边城之战若不是李大人奋勇抵抗,恐怕早已沦陷。如今仅凭一些莫须有的谣言便要定他的罪,实难服众。”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如同洪钟一般在朝堂上回响。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正义和力量,让人无法忽视。
那些想要陷害李明的大臣们纷纷露出不满的神色,其中一人反驳道:“王尚书,您莫要被李明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他拥兵自重,意图谋反,证据确凿!”他的声音尖锐刺耳,充满了恶意和诬陷。
王尚书冷哼一声:“证据?敢问所谓的证据何在?就凭几句空穴来风的谣言?”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威严,直视着那反驳之人,让那反驳之人一时语塞。他的目光如剑,仿佛能刺穿对方的谎言和阴谋。
李明感激地看着王尚书,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但他也清楚,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事情还远未结束。他的心跳依旧急速,仿佛战鼓在胸膛中敲响。
王尚书继续说道:“李大人一心为国为民,边城的重建工作也是他亲力亲为。若他真有谋反之心,又何必如此辛苦?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投身于艰苦的边疆,为的就是国家的安宁和百姓的福祉。”他一边说着,一边环顾四周,观察着众人的反应。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希望能有人站出来支持他的观点。
此时,朝堂上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点头表示赞同王尚书的话,有人则依旧坚持要给李明定罪。
李明心中忐忑不安,他不知道王尚书能否成功扭转局面,也不知道自己最终的命运会如何。“王尚书虽为我说话,但对方人多势众,恐怕……”他暗自担忧。他的双手在袖中紧紧握成拳头,指甲陷入掌心,却感觉不到疼痛。
王尚书毫不退缩,面对众人的质疑,他据理力争:“诸位想想,若李大人真被冤枉定罪,那今后还有谁愿意为朝廷尽心尽力?边城的百姓又将如何看待朝廷?我们不能让忠臣寒心,不能让百姓失望。”他的话语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