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区分。也就是盐巴在某些人那边是想要多少有多少,该吃不吃盐巴的人则是依旧吃不起。
楼令要找到就是那些想要多少盐巴都能提供的人,以最为便宜的价格得到盐巴,获得之后部分自用,其余找合适的地方出售。
因为晋国本身有盐池的关系,楼令肯定不会在晋国内部大肆贩卖盐巴,最为合适的出售对象一定是负责邦交的那些小国,再来就是狐氏了。
到了楼令现如今的地位,楼氏在盐池肯定也有份额,能够获得的盐巴数量只能说合适。
而在晋国内部,包括好些列国,占据盐巴市场份额的一定是一国之君。
“在‘太原’开发起来之后,我们家已经不是那么缺粮,只是积累仍旧堪忧。”楼令并不喜欢库存无法应付天灾的这种局面。
整个春秋时期,其实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大饥荒,只是史料上少有记载。
为什么呢?因为史书都是记载大人物,一定是困难到影响到大人物的生活质量,史书上面才会记载几笔。如果只有黎庶受苦,要么是一个字都不记载,不然就是几个字概括了。
所以说,史书尽是帝王将相家内事,很难说有什么错。
春耕结束。
各个受到征召的家族,他们马上投入到备战当中。
主家只负责发出征召令,接到征召令的家庭则是需要忙碌更多。
只不过,并非新晋的“士”或“徒”的话,他们到了新的一年就会做相关准备,免得接到征召令手忙脚乱。
今年有点特别。
栾书出台了相关的方案,各个家族需要征召大批的“羡”出征。
那个“羡”有别于“士”和“徒”,他们本身属于一个家族的属民,大多数没有属于自己的财产,自然也就无法自行武装,别说是自己承担出征期间的后勤保障了。
因为“羡”是亦兵亦农的预备役,他们的武器和后勤保障都需要主家来提供,好多家族一下子承担不起来,只能是糊弄自己也糊弄高层了。
“父亲,我们需要集结多少人马?”楼小白对这一次出征充满了期待。
楼令看了楼小白一眼,重新将视线转到文牍上面,问道:“你自认为能够统率多少兵力?”
楼小白先是呼吸一窒,再不那么确定地说道:“一个‘卒’,可以吗?”
晋国的编制在扩编之后,一个“卒”有三百名战兵。
在教育儿子上面,楼令肯定想要用心教导,要命的地方在于楼令太过忙碌,只能让楼小白跟着族人一块在学堂学习。
楼令平时会给楼小白布置额外的功课,随后再进行验收。
当然了,只要楼令有时间,一定会给楼小白开小灶。
楼令的其余子嗣,他们一样会有额外的功课和被开小灶,只是楼令进行了针对性的布置,跟让楼小白更全面一些不一样。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种教育方式在现代的西方被称为“精英教育”,所谓的“精英教育”追求的就是术业有专攻这一特点。
楼令魂穿之初,统率的就是一个“卒”的兵力。
当时的楼令懂个屁的统率军队,完全就是不得不承担起来,再去进行搏命。
老子的奋斗就是为了给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子嗣获得来自父辈的扶持属于理所当然。
楼令笑着说道:“我给你一个‘旅’。”
“真的?!”楼小白先是惊喜,随后很是明白地说道:“还是不了,我先从一个‘卒’开始带。”
楼令很认真地说道:“就一个‘旅’。”
有些人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有的人却是注定要大跨步往前走!
楼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