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栾书,允许各处封地展新一轮动员,防止封地遭到秦军的偷袭。
恰是由于知道怎么回事,晋君寿曼和栾书通过了魏氏的请求。
换作是由旬氏进行那样的请求,出发点也是为了防止被秦军偷袭封地,晋君寿曼和栾书却不大可能通过。
不因为别的,只因为旬氏是卿位家族。他们封地很多,可以纳赋的人员也充足,远比魏氏突然干点什么的破坏力更大。
换而言之,郤氏、栾氏、范氏、韩氏、邯郸氏……等一些实力太强的家族,他们跟旬氏一样,做什么都更容易引起猜测,再引来应该有的忌惮。
这里也不是说魏氏的实力弱小。他们才不弱小,只是政治声望无法与卿位家族相比。
纯以可征召兵力的话,魏氏胜过邯郸氏,大概跟韩氏相差无几?
惹不惹人忌惮这种事情,历来并不是单纯看持有的武力,相反声望才是最容易引发忌惮的原因。
那也是历史上好多人为什么求名的原因,因为只是光一个名号,真的能够达成太多的事情。
“秦军与白翟人最迟八天之后会抵达。”魏相说完退了下去。
楼令知道《绝秦书》在历史上的地位,今天第一次见到魏相本人。
当然了,楼令不知道“吕”地到手改变了一些事情。
如果历史没有被改变,魏锜获得“吕”作为封地,今天出现在这里的会是同一个人,称呼却是该换成吕相。
因为魏相的惊艳表现,他成了年轻一代最先崭露头角的人,并且没有之一。
上一个想要高调亮相的人是祁奚的儿子祁午,只不过祁午的亮相很失败。
栾书先等晋君寿曼发泄完,沉稳地说道:“君上,修建会盟台吧。”
论哪个国家势力范围内的会盟台最多,一定是宋国。
那跟宋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宋国作为“天下枢纽”的定位,诸侯进行会盟肯定要考虑交通因素,多数时候就是选择在宋国的势力范围内进行会盟。
秦国也有几座会盟台,只不过会盟对象比较“专一”了,不是楚国就是晋国,没有跟其余列国在本土举行过会盟。
白翟、赤狄、义渠、林胡、楼烦之类?秦国虽然做事手段很灵活,道德观的底线也很灵活,他们至少知道修建会盟台跟上述那些势力会盟很丢人,屡屡欺负那些势力不懂,没有正儿八经修建过会盟台。
晋国君臣带着一帮小弟来到秦国境内,修建会盟台的事情由晋人去办。这里都不用多猜,摆明就是在羞辱秦国。
毕竟,秦国才是东道主,修会盟台这种事情,该由他们来干。
会盟台修建起来之后,除非是刻意去拆除,要不然会作为地标存在很久。有人路过看见,每增加一个看到,知道会盟台是为什么修建,又是谁来修建,便是对秦国多一次羞辱。
从联军知道秦军与白翟军的动向,到他们抵达“麻遂”的外围,时间过去了九天。
魏相的猜测是八天,尽管多了一天的时间,他却是已经表现出对秦国了解的一面,以后事关秦国的话,晋国君臣有很大概率将对魏相过问意见。
“又一个成功出道的。只要不出意外,他将前途无量啊!”楼令对楼小白说道。
楼小白很有自觉地说道:“论写文章,我不配与魏相比;论个人武力,我能够轻易收拾他;论率军而战,我也笃定能够嬴他。”
前两个论点,楼令很赞同。
第三个论点?楼令不想打击楼小白的自信。
对,没有错,魏相和楼小白都没有独自统兵作战的例子。
魏氏或楼氏各自有一套教育体系。
楼令没少教导楼小白军事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