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礼应“诺!”之后,转身离开。
借着整队的时间,楼令让一些观察手去附近的巢车之上,他本人则是问清楚郤至的所在。
“你怎么过来了?”郤至不擅长步战,一直待在后方指挥部队。
楼令指了指竖起大纛的位置,说道:“中军将让我率领弓箭部队先上来。”
他俩站在一部巢车上面,借着高度能够看到更远的地方。
“虽说晴朗了四五天的时间,泥土里面的水份仍旧充足,一再践踏会满脚泥,许多地方也会变得泥泞。”楼令所指的事情是楚国高层心态过于急迫。
正常情况下,雨季过后怎么都要再过十天半个月再恢复交战,为的就是避开泥土水份过多的情况。
郤至地头看了看自己的靴子,他没有走多少路,靴底都粘上了一层泥土,别说需要一直移动的将士了。
“弓箭能用?”郤至问道。
那不是雨季刚刚结束吗?当时的空气很潮湿,一定会让弓弦变软,起到的影响不是一般大。
楼令说道:“几乎没有影响。”
倒不是楼氏弓箭手将弓保存得极好,完全是天气晴朗后早早抓紧时间烘烤过了。
这不,晋军阵中已经有楼氏的弓箭手在校射。
所谓校射,肯定不是成批射箭,可能一名弓箭手,经常是箭阵前方一人后方一人各自射一箭,确认最远射程以及箭阵可覆盖范围。
楼氏的校射还有一个目的,由观察手来确认落点,某个箭阵的指挥官定好标尺之类,全队的弓箭手听从指令决定仰角多少度来射。
有一个新的疑问,楼氏弓箭手的知识层面已经教育到这种高度了?当然不是。
其实,楼氏训练弓箭手使用了极笨的办法,硬练和死练的方式,让他们记住什么样的姿势是仰角多少度。
这种训练方式不用受训者掌握多高的知识,练多了有相关的概念,死练会让他们产生肌肉记忆。
楼令带来的三千弓箭手,他们被分成了六个箭阵,每一个箭阵由五百名弓箭手组成。
什么是箭阵?反正不是多少人为一队就叫箭阵。
所谓的箭阵,成批的人懂得听从指令,必须懂得什么是攒射、平射、抛射等等技巧,还要确保射出去的箭可以大致落在哪里。
以为掌握那些技巧很简单吗?即便是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乃至于文化水平更高,学会射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别说成为集体的一份子去完成同一个指令了。
文化水平高只是更容易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可以迅速去掌握,真的不代表一切。
郤至很好奇一些巢车上的楼氏之人拿着旗帜比划什么,再好奇也没有问出来,心里猜测道:“一定是用于沟通,就是不知道楼令脑子怎么长的,能够设计出这种沟通方式。”
什么事情最难?肯定是从无到有进行创作。
有了可借鉴的方式,依样画葫芦设置一套,变得不是那么难了。
只是呢,春秋时代有“知识产权”这种存在。并不是什么明文规定,而是作为贵族阶层有相同的共识,一旦某个家族在哪个领域取得突破,变成了该领域的权威,不是要展开两个家族之间不死不休的战争,哪怕懂得怎么搞,反正不能去模仿。
楼氏的几个箭阵开始射箭,一次次覆盖到战线之后的楚军方阵,逐渐让楚军从整体阵型出现了混乱。
最先有反应的人是郤锜,他命令自家的部队对当面的楚军展开潮水攻势。
战场上就出现了那么一幕幕,郤氏所属的部队成队向前冲击一波,没有成功就向后退却,新的部队接着向前冲击,一次次就像潮水一般,轮番冲击楚军的战线。
别看只是“潮水攻势”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