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救援。
楚国不出兵的理由是,他们现下确实打不过晋国,而晋国邀请诸侯在宋国会盟,一旦楚国出兵救援陈国和蔡国,恐怕又要演变成一次送人头的军事行动。
同时,楚国想要让陈国和蔡国归附晋国,以后再用攻打陈国或蔡国的行动迫使晋国出兵援救,用这样的方法消耗晋国的国力。
所以了,不是只有晋国的人能够想到疲楚之策,楚国也会有人想到疲晋之策。
另外一件事情,楚国出征吴国结果战败,吴军又一次威胁到他们的“巢”地。
楚国认为输给晋国不丢人,反正历史上输掉的次数不少,争取下一次赢回来便是。
然而,输给吴国就会让楚国君臣觉得很丢脸,尤其是又被吴军打到“巢”地,更加觉得没脸见人。
因此了,无论是出于保家卫国的需要,亦或是羞耻心驱使,楚国君臣一定要将入侵的吴军赶出去,甚至攻到吴国境内实施报复。
非常要命的事情发生了!
以晋军为首的联军没有去收下陈国和蔡国这两个包袱,他们选择从胡国突破再打进楚国本土。
这是有史以来晋军首次打到楚国的本土,并且还是带着一帮小弟打进来。
知道那会给晋国增加多大的威望,使得那些小弟认为楚国果然不行了,搞得他们对晋国越加服从吗?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事实上,跟随晋军南下的列国众人,他们真的认为楚国变得不行,想要给晋国捣乱的国家收了心思,本就依赖晋国的国家变得更加忠诚。
那么,楚国该怎么办?
楚国肯定要驱逐入侵的吴军,也不能任由联军继续安逸吧?
可是……,楚国君臣真的明确知道现阶段很难跟晋国抗衡,陷入一种极其纠结的心态。
晋军南下了两个满编军团,来的还是中军与下军。
晋国的中军主要由郤氏和荀氏组成,下军主要由郤氏和楼氏组成。
郤氏的强大众所周知。
崛起不久的楼氏有多么能打也是一再在战场上得到证明。
光一个郤氏就很是令人头疼,再加上一个楼氏,真的就不是头疼那么简单,达到了稍微一想到要与之交锋就会心慌的程度。
楚国君臣很清楚一点,兵力不达到二十万,别想着去与之交锋了。
现在的楚国却是无法集结二十万的兵力!
南下的不止是晋军,还有一众诸侯的军队,不把在陈国和蔡国肆虐的郑军加进去,数量还是超过了十万。
楚国知道晋国的小弟大多一般,他们更清楚齐军、宋军并非是不能打,尤其是宋军对上楚军舍得拼命。
一个很现实的抉择摆在楚国君臣的面前,那就是他们到底要怎么办?
这样一来,难题也就回旋镖到了晋国君臣这一边了。
“楚国会增兵吗?”郤锜问道。
关于这一点,知晓楚国有没有增兵,能够大致判断他们是不是要跟联军正面交锋。
“没有迹象表明楚国庙堂发出新的征召令。”华元知道是在问自己。
谁让宋国与楚国是邻国,并且因为楚国一直入侵宋国,导致宋国君臣必须紧盯着楚国庙堂。
这种盯着,自然是随时注意楚国众贵族有没有集合开大会,开了大会之后又是什么动作,不是在楚国庙堂安插间谍或是收买楚国贵族打听消息。
郤锜得到答案,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从“方城”后面出来的楚军数量约是六万?
讲实话,六万是一支数量很庞大的军队了。
当前能够集结出六万军队的国家,不说诸夏大地这边,算上全球的文明,估计不会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