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的女性人口,不是因为楼氏缺了女人引发各种矛盾,单纯就是想要孕育出更多的人口。
因为男女比例而出现各种问题?封建时代没有这种潮流。
在封建时代,普通人发声的机会,仅限在动荡时期,其余时期安心当牛马就是了。
而动荡时期进行发声,用的是起义、起事、造反这种手段,让朝廷知道某个矛盾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
“其余战利品,主要倾向于粮食,对吧?”郤至问道。
楼令没有觉得什么不好意思,点头说道:“正是。”
他们从南方带回的粮食不算多。
带那么多粮食做什么?不如带回价值更高的战利品。
楼氏会在战利品中选择粮食,其余的战利品也会尽力换成粮食。
倒不是楼氏缺粮缺到窘迫的份上。
随着太原盆地被开发出来,再加上其他封地的产出,楼氏每一年的产出已经可以自产自足。
粮食够吃只是一个基础,还要能够有多余的粮食用来储备,好在收成不好的时候拿出来应急,甚至是让楼令做其它的安排。
简单来说就是,楼令认为手里掌握的粮食越多越好,什么时候粮食多到放着发霉,算是取得了一个天大的成就。
几位卿大夫坐地分金,划分好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留出给晋君周的四成。
随后,要不要对自己的封臣进行赏赐,完全是看他们愿不愿意,并非一定要做。
集结起来的将士,他们本身就是使用纳赋代替交税,等于是进行等价上的交换。
这样一来,获得最多的卿大夫不再赏赐,哪里会有什么毛病。
卿大夫出动最多的军队,每征召一人入伍,其实就是一个家庭收不上来税,真不是只有获得而没有付出。
尤其是,一旦没有缴获,军队的服役延期,征召军队的人还要担负后勤供应。
从这里能够看出什么?起码在春秋时代,没有谁占了绝对的便宜。
硬要说有什么区别,只能说是手里掌握的资源多寡,有更多的筹码就可以创造出更大的利益,同时承担了相应的风险。
到了只有付出义务,很难取得等价回报的时代?多少年的时间过去,发生城头更换大王旗,一再进行轮回,讲事实就是不奇怪。
卿大夫的做法一致,给予某些人应得的那一部分,多余的赏赐则是没有。
上面提到了责任与义务,不能将卿大夫的行为简单视为吝啬,他们更加害怕的事情是成为惯例,再惯得封臣贪得无厌。
历史上有太多相关的例子。
西方的罗马有一个奥古都斯(皇帝)很大方,战前进行厚赐,战后进行厚赏,直接让保家卫国与酬劳搭上边,搞得中枢财政支撑不住屡次破产,死后更是让罗马形成谁有钱谁就是老大的格局。
继续阅读
诸夏这边因为赏赐出现的例子更多,最为恶劣的就是开拔要有开拔银子,作战要有买命银子,反正就是各种名目无数,搞到没银子就算有再多人也没战斗欲望,明明有数万大军却非得依靠数十、数百、数千家丁当主力。这样的国家不亡,还有天理吗?
人的欲望永无止尽,一开始是等价交换的责任与义务,开了一个口子就会让事情变质,然后贪婪愈演愈烈,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东西方有无数人进行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反正不能让军队搞钱,更不能无故增加待遇,要不然军队绝对是要废掉。
至于想让马儿跑,该给吃多少草,研究再维持一个平衡便是,不会存在标准的答案。
卿大夫后面根据职位和归属,各自召唤自己的封臣或附庸,给予了合理的分润。
只不过,分润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