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一定知道我家的文字。”楼令看到三个人点头,吩咐林姒拿来纸笔,写了两个同样意思却字体不同的字,公示再问道:“哪一种字体更便于书写呢?”
同一种意思的字,无疑是简体字更便于书写。
中行偃若有所思地说道:“更容易写的字体,学起来更容易掌握……”
文字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不就是作为载体嘛。
可能并不是更容易书写就一定是好,但要相信共和国那一代人的智慧。
晋君周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一脸兴奋地说道:“楼氏愿意贡献,寡人绝对支持!”
怎么了,到底是怎么了?
站在为君者的角度,只要不是想要推翻自己的统治,无论什么事情达到全国形成统一,无疑就是对国家极其有利的事情。
聪慧如晋君周,他已经想到更便于书写的文字出现,晋国达成书同文之后,会出现更多识字的人,涌现出更多的人才了。
很残酷的事情需要先说一说,哪怕是更便于掌握知识,一定是各贵族的家族率先获利,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轮得到其他阶层。
楼令让林姒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拼音进行展示,亲自来演示这一套体系。
书同文,话同音,以为达成之后的意义会小吗?
只要晋国真的达成书同文和话同音,哪怕晋国后面发生分裂,分裂出去的势力敢不主动追求再次统一,注定是要被统一的。
最为迟钝的郤锜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细想下来并没有发现会对郤氏出现坏处,相反好处简直就是无限大。
“下军将想做便做,老夫会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郤锜说得铿锵有力。
中行偃极为激动地说道:“我们今天同心协力,可能办成了有史以来最为有意义的事情。”
啊?
文字和拼音是楼氏提供。
另外的人只是赞成或不反对。
怎么就成了他们办成事情呢?
话又说回来,愿意进行配合,不就是参与者吗?
楼令当然知道贡献出来,极可能会让楼氏的教育优势不再那么大。
问题是什么?楼令要的是各个家族派人去楼氏学,里面的可操作空间几乎是无限。
其它不用说,仅仅是教育过程中的思想植入,信不信楼氏就是赚大发了。
要说的话,主要也是楼令意识到有生之年很难将最渴望的事情办成,转为去追求其它领域的成就。
以前是楼令没有实力,很多事情做了无法承担相应的风险。
现在不一样了!
“中国为什么会是分久必合?因为在西汉已经完成思想大一统。”楼令注视着要么兴高采烈,不然就是参与进历史大事件而感到荣幸的三个人,脸上带笑想道:“我既然有了那份能力,便给予晋国这份礼物。”
历史上的三晋分裂,之前晋国内部的文字并未统一,十里不同音的现象更是普遍。
赵、魏、韩哪怕是完成国内的文字统一,十里不同音的现象仍旧存在,他们就没有真正想过再让三晋合一。
现在楼令那么一搞,晋国要是真的形成书同文和话同音,不止是减少了分裂的风险,还有了让诸侯学习先进强国的可能性。
弱者崇拜和学习强者是一种天性。
弱国渴望变强,一样会盯着强国进行模仿。
楼氏先接纳来自国内各个家族的人学习,后面也能接纳列国的人前来学习。
在齐国建立稷下学宫之后,齐国的文字得到了最大的普及,甚至出现有些国家用两套文字办公的现象。
要是齐国能够保持强大,因为稷下学宫的存在,可以给予列国施加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