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阻力重重(2 / 3)

堂,让所有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可是,郑县财政拮据,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钱粮来修建校舍,聘请老师。

尽管困难重重,但郑县令并没有放弃。他竭尽所能地筹措资金,甚至变卖了自己的家产,终于在县城里建起了一座简陋的学堂。

然而,与郑县令的积极努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邻近的孙县却是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

孙县令是一个贪婪自私的官员,他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对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对于向丁颁布的新政,他更是置若罔闻,依然按照旧有的方式管理着孙县。

在孙县,百姓们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终日劳作,却仅仅能糊口。很多人家连孩子都养不活,更别提送他们去读书了。

“大人,”这天,孙县的师爷走进了县衙,向孙县令汇报说,“郑县那边好像在搞什么新花样,听说还建了一座学堂,现在很多百姓都往那边跑呢。”

“什么?”孙县令正在喝酒,听到师爷的话,手中的酒杯“啪”地一声掉在了地上,“郑县那个穷酸县令,他哪来的钱粮建学堂?”

“听说...是陛下颁布了什么新政...”师爷小心翼翼地说道。

“新政?”孙县令冷笑一声,“什么狗屁新政,老子在这里当了二十年的县令,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新政!”

说罢,他猛地灌了一大口酒,眼神里充满了不屑和轻蔑,“去,去把那些跑到郑县的百姓都给老子抓回来!”

师爷还想再说什么,却被孙县令的一声怒吼给吓了回去,“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

师爷不敢再说什么,连忙退出了县衙,匆匆而去。他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感叹道:“这世道,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啊...”

夜幕降临,孙县县衙内灯火通明,孙县令正与几名地方豪绅推杯换盏,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消息像风一样传到了向丁的耳中。他放下手中的奏折,剑眉紧蹙。郑县的积极响应让他欣慰,而孙县的阳奉阴违却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他知道,孙县只是冰山一角,地方上的阻力远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

“看来,朕需要亲自去会一会这些地方豪绅了。”向丁沉声道。

几日后,向丁微服出巡,来到了孙县。他看到了破败的房屋,衣衫褴褛的百姓,以及他们麻木而空洞的眼神,与繁荣的郑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孙县,向丁遇到了当地最大的地主——赵地主。赵地主富甲一方,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威望,甚至连县令也要让他三分。

“草民赵富贵,参见陛下。”赵地主故作恭敬地行礼,但言语间却难掩傲慢之色。

“免礼。”向丁淡淡地说道,“朕此次微服私访,是想了解一下新政在地方上的推行情况。”

“回禀陛下,”赵地主不慌不忙地说道,“新政虽好,但并不适合我孙县的情况。我孙县地处偏远,百姓愚昧,实在难以推行啊。”

“哦?此话怎讲?”向丁不动声色地问道。

赵地主眼珠一转,朗声道:“就拿兴办学堂来说吧,陛下仁慈,想让所有孩子都读书识字。可是,我孙县的百姓都穷苦得很,哪有余钱供孩子读书?再说了,就算读了书,又能做什么呢?还不是要回来种地?”

他这番话看似是在为百姓着想,实际上却是在煽动百姓的情绪,为自己谋取利益。

果然,赵地主的话音刚落,周围的百姓便开始议论纷纷,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赞同的神色。

向丁的目光扫过众人,心中燃起了一团怒火。他正要开口,却见赵地主从袖中掏出一锭银子,递到他面前,皮笑肉不笑地说道:“陛下舟车劳顿,这点钱,就当是草民的一点心意,还请笑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