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土木(3 / 4)

砌砖、支架、起拱。这个过程中老生们就教授重锤的使用方法、识图和放线的方法、拱的特点和原理、脚手架的捆扎方法等等。每个人都带一个柳编的安全帽,蓝衣服小黄帽的身影在整个教学区活动,煞是壮观。小孩子们总是爱玩的,建造房子也权当是大型的积木游戏,倒是不觉得辛苦和枯燥,蒙恬更是提出了工程竞赛的方案,施工现场进度就更有提高。

这一排校舍说难就也没那么难。都是平房。只要人手够、节奏合理,这一排小宿舍也就花了十天左右就完工。暖气是郭俊师兄在铁坊定制的,门窗是木工坊定制好了送过来的。熬煮了面粉糊,在窗棂上贴了坚韧的刷了桐油的毛边纸,遮风挡雨还透光,虽然不能比两千年后的玻璃窗,但是这屋子采光情况可是比大秦这个时代很多宫室都要好得多了。在这个时代,能胜过张村纸窗的采光,就只有宫室里使用的云母窗和南方富豪之家使用的蚌壳明瓦窗了。

宿舍宽3米,进深5米,四壁红砖,屋顶起拱,地面也铺满了砖块。四个人一间,每人分配了一张矮竹床。配四张高足小木桌和四把椅子。四个木箱作为新生个人用品收纳。如果张诚看到这个宿舍,会觉得过于简陋。但是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已经足够好了。公孙尼子说自己在稷下学宫都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

毕竟是砖房。

虽然这些宿舍主体就是新生老生一起动手盖起来的,但是看到最后装好门窗桌椅的宿舍,仍然欣喜的几乎喘不过气来。

比这个时代常见的盘条泥住宅、土坯住宅甚至夯土住宅好太多了!

盘条泥是最简单的一种建屋子的方法,用软泥搓成条,绕圈盘曲堆叠,建成卵球状小屋,挖出门洞,差不多可以供一人曲卧。咸阳很多官员之家,给仆役奴婢住的就是这种房子。这种房子与其说是屋子,不如说是窝,是鸟巢,不过想想最早帮助人类发明屋子的那位被称为有巢氏,就也说得过去了。

土坯房在关中,从咸阳到上郡这面都很流行。土坯房建造容易、成本低廉,有门窗可以遮蔽风雨。但还是需要梁柱,一家人建房,都需要邻里相助。

夯土房就高级了,必须用板筑、大量工匠夯土,建成后墙面平整、坚固耐用,冬暖夏凉。皇宫都是夯土房。但是普通平民哪能住得起呢?

这砖房!

看着就结实。而且这么宽敞高大。拱券真是一种好技术啊!宿舍跨度小只不过是因为宿舍不需要那么宽,如果砌块尺寸够大,想必多宽多高的拱券都可以立得起来吧?在建筑工匠出身的子弟之中,对这个拱券评价尤其高。认为拱券无论是做屋顶还是砌门窗,或者是做架空回廊的支撑结构——甚至用来造桥都有可能。拱券这种压力越大越结实的特点太奇妙了!

新床、新桌椅、新箱子,散发着好闻的木头的香气。

关上门,屋子里也不会黑黢黢的。房间一侧有漂亮的拱窗。蒙着窗户纸,靠近窗户的地方摆着书桌,甚至能在这里读书写字!

宿舍已经如此了,教室就更漂亮。

5米开间的教室,两侧开窗教室内部的墙上涂抹了白灰……铁作坊那面特地停工几天,用高炉为学校这面煅烧了一大批石灰石,煅烧的石灰石形成白色粉末。梁二和林小妹指导同学们用软泥涂抹教室内壁。抹平到不见砖,泥巴干后又刷上了这种白色的石灰浆,整个教室内部白得耀眼。

“白色反光,这样能让教室内部的亮度高一点,坐在后面的同学就能看清黑板上的字了。”梁二介绍给公孙尼子,校长连连点头。

“如果黄昏后还要上课,可以使用那种电石灯,照明效果也还好,就是气味不咋地。”梁二补充道。

“很好了,很好了。”公孙尼子满意的说。

宿舍房25间一排,这一批建了4排,刚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