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的工作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就是这些孩子。”蒙恬说。语气多少有些落寞的味道。
“没有战争吗?”张诚暗想,“这话说的太早了,以后的战争多着哩,只是大将军你未必能看到呢……”
“工程结束以后,我派这些孩子到军中,和大将军学习阵战之术。”张诚回答。
工程还没有结束,一个消息轰动了整个天下。
强秦一统六国。这天下要如何管理,成为朝廷上讨论的焦点,先例是周天子分封诸侯,将天下分成上百个封国,由公侯各自管理地方。这个方案很有吸引力。如果分封列国,那么无论是秦王的子孙,还是功勋彪炳的将军,乃至地位崇高的大臣,都有机会成为新的侯王。甚至六国世系也有机会重新获得封地——周灭商以后,仍然为商朝后裔保留了宋国作为封国,不薄待前朝,也是均衡天下力量的一种方法。给前朝贵胄以礼遇,能最大限度降低敌意,避免地方对新王朝的抵触。分封天下的方案暗中得到了军方势力和一些大臣的支持,由博士淳于越上书陛下,希望按照周制,重新分封天下,让动荡的天下早日恢复和平。
继续阅读
但是嬴政说——如果保留六国的封国,那我这些年的仗不是白打了?
通过宫中内侍听到嬴政这句话,知道嬴政心意的丞相李斯,静思数日,终于上书《天下郡国疏》,力陈周分封天下,导致八百年诸国纷争,天下动荡由此引起,欲天下安宁,王朝万世一系,最好的办法乃是政由天子,官吏亦出自天子,也就是仿照秦国多年行使有效的郡县制,放大到整个天下,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郡守均由天子委任,可以轮调升迁贬谪,但不可世袭。
此论一出,朝议纷纷。有赞成的,有反对的。赞成者多是秦国青年官吏,因为自己资历浅薄,但是年富力强,如果采取郡县制,则自己有机会出任郡守县令,掌管一方。但是老臣勋臣对郡县制不以为意,拿出来的理由是过去秦国偏居一隅,郡县管理有效。但天下之大,从东海到西岭,从北漠到南海,设立郡县,快马送报,朝廷政令也需要月余才能抵达边僻之地,地方有事,又需月余朝廷才能知晓,一往一来,信息交通甚至要一个季度,当地情况可能早已发生变化,郡县制不适合对远方国度的管理和治理。
在这种争论中,丞相李斯再次上书,说六国灭亡,天下初定,各国仍使用旧有六国史书教育当地,不能归心。丞相李斯要求天下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籍,限期收缴民间私藏的《诗》、《书》等书籍并烧毁,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身处争论中心的嬴政允诺了李斯所请,于是在咸阳举行了一次焚书,将在咸阳市井搜罗的诗、书和六国史书,堆聚在广场上,一把火烧掉。据说熊熊烈焰高入云霄,所有人为此震撼,以诗书为生的儒生嚎啕哭嚎,连身在阿房宫的陛下都能听到。
焚书之后,关于郡县制和分封制的讨论一时沉寂,郡国论占了上风,朝廷开始规划郡县区划,筹备外派郡县的官员。秦国的世家、勋臣、高官们将注意力放在如何通过郡县制度划分政治权利实力范畴的紧张斗争中。市井争论也少了很多。
但是过不多久,方士卢生、侯生等替陛下求仙失败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负责追缉调查的官员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发现卢生、侯生平日有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不满之词,陛下看到案卷后大怒,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方士460人并全部活埋,这次处死的多数是招摇撞骗的方士,但是其中也混杂了若干腹诽陛下的儒生。这一事件便被传言陛下有灭儒之心。引发天下儒生恐惧,很多儒生纷纷改换了冠服,伪作其它门派的门人。
公子扶苏担忧民间对朝中政令的反对,忧虑儒者与大秦离心,于是上书劝诫陛下以宽为政,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