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私语(3 / 4)

的人会越来越多,纸张以后会卖得很多,但是怕也很难挣到什么钱。这个就只要账目平衡就好。如果纸作坊和油印结合起来,书本会贵得多,按照同样字数木简的三成定价,就可以赚很多钱。但是我不知道这门生意未来会怎样,所以暂时不考虑规划。

然后咱家每年收入铜钱和花费的账目,是这本,日常每日有开销和收入,都可以记流水账,每个月将收支条目列入账本。就可以对家里的情况有数。

咱家的铜钱,日常开支的钱箱在阿娘的卧房里,大笔的存钱在谷仓下面的地窖里,这个我会每个月做一次简单的检查核对。

我不在家的时候,这些账目都要你来经管,每个月给阿娘讲一下就行。阿娘不看账本,但是要每个月讲给她一次,让阿娘放心,也让阿娘对生意情况家里用度情况有数。我不在的时候,和村里的交涉、和商行的交涉之类,你和阿娘一起处理。你要熟悉各种契约执行和账目进出,阿娘来定事儿就可以了。”

赵杏儿翻看着这些账目,看到末尾的那些数字,觉得头都大了,自己知道张诚有钱,不知道这么有钱。想一想接下来张诚要离开家乡,这一大笔财富要自己和阿娘两个女人掌管,也觉得责任重大,有点透不过气来。

“这么多钱……我怕管不好啊!”赵杏儿喃喃的说。

“没关系,我记账就只是为了对这些事务有数,却不是有聚敛贪财的念头,只要支出有理,就是都花掉又能怎么样,我张诚可是靠着一块黄泥巴创下这份家业的人,这几个生意都是小生意,什么都不算的!”张诚自信满满的说。

每天接触张诚的赵杏儿,跟在张诚身后求学不倦的赵杏儿,曾经亲自在工地上指挥工程部的赵杏儿,对张诚这句话深信不疑。自己最初接触张诚的时候,他也不过是另外一个鼻涕孩儿,从陶罐里蘸了一块饴糖给自己的那个毛孩子。

“这个账本我叫做应收账款,是在外面没有收回来的钱。包括在咸阳许氏总行的存钱、在这面许氏分行没付的账款、大将军军需供应未结算的账款,还有一些个人的借款,这本账后面是各种应收款项的凭据,钱回来的时候就要把这些凭据还给人家。”

“这本叫应付账款,是一些我们应该付给人家,但是还没到时限或者没来领取的钱。我们有账目,有细则,付出这些钱就要把对方的凭据收回来。如果到期对方没有来取钱,我们就要找上门去提醒。不要误了人家的收入。”张诚最后总结。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些都很好啊,我觉得这个记账方法应该出一本书,或者单独列一门课,在中学开设这门课。哪怕家庭日记账这事儿,我觉得也应该在同学家里普及开。”

“我是没时间去处理这个了,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编辑这本书,你可以开设这门课。但是不要拿我家的账本做案例来讲,这些数字有点吓人,怕大家接受不了。”张诚说。

“郎君你这个书房我很喜欢。”

“喜欢你可以来这里写字啊!”

“我是想,以后我也要有这么一间书房。”

“那你可以参考这个自己画图在院子里造一间。”

“这个桌子好高。坐着这个……这个……很舒服。”

“这叫椅子。”

“嗯,这个椅子很舒服。”

这桌椅其实做工很粗糙。虽然也是榫卯结构,但是材料厚重,做工粗朴。就——这个世道巨木几乎是无限的,这种独板的大桌子,可以轻易制作。但是桌椅的造型和宋代明代的家具全都没法比。既不轻便,也不优美。唯一可取之处,就是坐在这样的椅子上,双腿下垂,坐多久也不会腿麻。

“还可以制作一种榻,可以斜靠着读书,也很舒服。”张诚随手在纸上画了一个美人榻的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