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乡起义的消息,在咸阳已经引发了热议。
张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朝中早就已经议论纷纷。对此张诚并不奇怪,在另一个世界,大泽乡起义是世人皆知的历史。他只是写了一封书信,简单记述了自己能听到的传言,然后在信尾嘱托蒙恬:兵学课程可以准备起来,更重要的是,要加紧烧砖,以砖木重建张村围墙、构建堡寨,避免在接下来的混乱中,张村受到冲击。
在上郡的蒙恬,也通过商行等渠道,多多少少知道了远在泗水郡的这场混乱,看到这封信以后,立即行动起来,教务会四巨头开会商议,最后决定遵从张诚的建议,又找来啬夫张魁,将张诚的信给他看,说明当下的情况。
在加强张村的防御方面,张魁和张村上下都没有任何意见,毕竟当初匈奴人劫掠那件事,给张村老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是张诚所说重建砖木围墙、构建堡寨这事儿,工程浩大,张魁一时拿不定主意。
“所需钱财,我张家可以一力支持。”赵杏儿肯定的说,“老魁叔还是辛苦一下,暂代村长之职,把这事情发动起来!”
有钱,那就好说。村墙堡寨的建设,所需砖木,张村自己就可以解决,大头的花费还是人工。既然张家肯出这个钱,那就是调度人手的问题了,车辆厂、铁工坊等各处的人手抽调出来,闲散的劳动力都发动起来,张村在组织大规模公共建设方面早就有套路可循。立即加大了砖窑产能,木工坊也开始囤积木料,为后续的需求做准备,张村子弟中学的学生们也再次投入新一轮的实践-学习的过程。
听说是要构建防御系统,听蒙田老师说古代有一种叫做抛车的攻城设备,了解了大概的形状之后,中学生弄清楚这就是杠杆原理的一个设备,那就组成了一个小组,集思广益制作了一个小小的投掷装备模型。利用杠杆力臂的原理,可以将石块投掷出几十倍的距离。课堂上课堂下的讨论计算,大家确定这个设施具有发射距离远、杀伤力大的特点,只要放大制作,其威力甚至比一般的强弩更大。在张村还没掌握弓弩制作技术的情况下,仅靠木工坊的技术和产能,短时间内制作几十个投石机,并不困难。
于是一面建设寨墙,一面制作投石机,一时之间,张村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建设。
蒙恬带着自己的几个学生巡视张村和周边区域。中学学员里,有专门的测量人才,利用三角测量法,能够精确测量地势高低、测量远近、绘制地图。有这些人作为助理,蒙恬觉得从没有这么有把握的防御战准备。
“打仗这事儿,其实没啥秘诀,你的队伍训练的好,你的后勤做得好,你对战场了解的多,你对战场上变化估计充足——最重要的是在战场上你的人比对方多,那你就能赢!”蒙恬对跟在自己身边的少年郎们说。
来自泗水郡的韩信,是个特别沉默的人,每每这个时候,他并不会如张村的少年们一样叽叽喳喳和蒙田老师有来有往的互呛。有时候你都不知道他是真的听进去了,还是没听进去。
“难道不是武艺高强才能战胜对方吗?”
“武艺没那么重要,以前我听谁说过一句话,说你功夫再高,也怕菜刀。你的戈如果比敌人的长一尺,你出手比对方早一个呼吸,在战场上你就能赢……”蒙恬摸了摸胡子拉碴的下巴。作为百战将军,他对武艺的细节并不看重。这也是少年人往往并不相信这个体育老师讲兵法的原因。
“你们大概都不会上战场……但是接下来的日子,天下都不怎么安定,所以多少还是要准备保卫自己的这个小村子。咱们张村寨高墙厚,你们这些后生又在寨墙上面搞了那么多猥琐的小伎俩,这个村子轻易不会被攻破,但是真的大军压境,一切都说不准。真的要有贼人围寨,就别指望兵不血刃就能保得住村子,要有会死的准备,更要有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