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时间安排,在保证学习成绩的前提下,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来练习国画。他也不再盲目地追求创新,而是回到基础,重新去理解国画的笔墨精神。
他每天都会花一个小时练习基本的笔法和墨法,从最简单的线条开始,力求每一笔都能达到圆润、流畅、富有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不断地向梁雪姣老师请教,老师也耐心地给予他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叶朗的绘画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他的画作在保持国画韵味的同时,也有了一些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开始尝试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融入到绘画中,不再只是单纯地描绘景物。
例如,他画了一幅雨中的小巷,小巷里的青石板路被雨水打湿,两边的墙壁有些斑驳,一个打着油纸伞的女孩缓缓走过。这幅画中,不仅有国画传统的笔墨韵味,还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宁静,这正是叶朗当时内心的一种情感写照。
叶朗的父母看到他在调整自己的状态后,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对他画画的态度也有所转变。他们开始理解叶朗对画画的热爱,并且支持他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继续学习国画。
叶朗在经历了这次挫折后,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他明白了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仅要有创新精神,更要坚守传统的根基,同时还要学会平衡艺术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第四集:参赛之旅
随着叶朗绘画水平的不断提高,梁雪姣老师觉得他已经具备了参加一些大型绘画比赛的能力。于是,老师向叶朗推荐了一个全国性的青少年国画大赛。
叶朗得知这个消息后,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好机会,紧张的是他知道这次比赛的竞争会非常激烈,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少年画家都会参加。
为了准备这次比赛,叶朗开始了更加刻苦的训练。他根据比赛的主题“传承与创新”,精心构思自己的参赛
第四集:参赛之旅
为了准备这次比赛,叶朗开始了更加刻苦的训练。他根据比赛的主题“传承与创新”,精心构思自己的参赛作品。他决定以传统的国画技法来描绘现代社会中的一些元素,将古老与现代融合在一幅画作之中。
叶朗首先花费大量时间在素材收集上。他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寻找那些具有现代特色又能与国画意境相契合的场景。他拍摄了许多高楼大厦的照片,观察它们在不同光线下的线条和色彩;他也留意着街头巷尾的人们,那些忙碌的身影、充满活力的表情,他想要把现代生活的节奏感融入到画作之中。
回到家后,他开始在宣纸上进行草图绘制。他最初的想法是画一幅现代都市的全景图,以俯瞰的视角展现城市的繁华。他先用淡墨勾勒出城市的轮廓,高楼大厦的几何形状在笔下逐渐成型。然而,在绘制过程中,他发现这样的画面过于直白,缺乏国画所特有的含蓄和韵味。
于是,叶朗推翻了最初的构思,重新思考画面的布局。他想到了以传统的山水构图来呈现现代城市。他把高楼大厦看作是山峰,街道则是河流,而人群就如同山中的飞鸟走兽。他再次拿起笔,用浓墨重彩描绘那些高耸的大楼,用灵动的线条表现街道上的车水马龙。为了体现传承的元素,他在画面的角落里添加了一些传统建筑的元素,如古老的亭台楼阁,并用细腻的笔法描绘出建筑上的传统装饰花纹。
在色彩的运用上,叶朗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不再局限于传统国画的色彩体系,而是加入了一些现代绘画中的明亮色彩。他用鲜艳的红色来表现街头的霓虹灯,用蓝色来描绘玻璃幕墙反射的天空,这些色彩的碰撞使得画面既具有现代感又不失国画的意境。
在准备参赛作品的这段时间里,叶朗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常常在画室